http://s12/mw690/003ELvSCzy6Z242fGf97b&690
我生活在一个不大的城市,很荣幸我孩子2005年初中毕业那年被新加坡的RI书院录取,成为一名幸运的SM1,2009年11月参加完A水准考试,顺利的从RJC毕业了。现在通过申请,已被美国大学录取。孩子近5年的新加坡生活,牵动了我们家长的心。我也在网上结识了不少有同样经历的家长,从那些学长的家长中也得到过不少指点,受益匪浅。曾经马站长的《新加坡家长联谊网》,给我很多帮助,如今还经常光顾马站长的博客,了解他女儿眼中的美国大学生活。现在,我孩子SM1毕业了,我就想把孩子的经历记载下来,给他的学弟学妹有所借鉴。由于本人文笔的问题,请大家原谅哦。希望与更多的朋友交流。
新加坡SM1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其实是从一进入新加坡就开始了。在中三、中四你要做很多储备工作。不是直通车的学生要考O水准,为进入理想的JC做准备;直通车的学生要为进入JC后做铺垫。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J2仅仅是一个冲刺,包括你在刚刚进入JC时的选课,都会影响到你以后申请大学。选课不仅仅要考虑到你的兴趣及以后你可能上大学的专业,同时选课还会直接影响你的GPA。申请美国大学,主要应该考虑标准化考试(SAT、AP等)、平时成绩(GPA)及学术水平(竞赛)、领导才能和课外活动等几方面。美国是一个看起来崇尚自由的国度,强调自我,在申请中你就需要表现你的独特性,这样才能给大学录取官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标准化考试
在会影响你申请的诸多问题中标准化考试是最简单的事。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你必须去做,而且做的好坏有分数做评判标准。美国的大学,对SAT是有基本要求的,也就是你最少要达标。【大家还记得否新加坡的SM1录取考试中第一项就是智力考试,那也是有基本要求的,必须过新加坡教育部的最低分数线要求】不同学校对SAT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指标可以在该校以往的招生总结中找到。每个学校都会告诉你,本校去年的新生SATI的分数情况及其中的阅读理解分数分布情况、数学分数分布情况、写作的分数又是如何分布的。而SATII简直就是给中国学生送分,为什么不去考?至于AP对录取学校的影响,我无从考究。但我知道美国的高中生会有很多AP成绩的,同时AP对SM1来说也不是很难考,为了让老美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我让孩子去报考了AP(基本都是学过的)。如果你已经拿到offer,AP成绩还可以冲抵大学学分(不过这部分与A水准考试算学分重叠了)。AP单科满分5分,要折算学分的话,最低要求AP考3分。大学越好,要求分数越高。耶鲁大学毕业学分为36分。如果通过5门AP考试,可以获得7个学分,占毕业学分的20%。伊利诺伊香槟分校(UIUC)毕业学分为124分。如果通过5门AP考试,可以获得28个学分,占到总学分的近25%。有的学校还可以节省一年时间,提前毕业这样可以省不少银子哦。关于AP考试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内考点的出现,现在宣传的越来越多。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Board)2002年度及2005年度的统计报告。顶尖大学申请学生提交的AP考试门数:
耶鲁大学
|
4.95门/人
|
斯沃斯莫尔学院
|
4.738门/人
|
哈佛大学
|
4.296门/人
|
威廉姆斯学院
|
4.64门/人
|
哥伦比亚大学
|
4.692门/人
|
宾州大学
|
4.605门/人
|
达特茅斯学院
|
4.688门/人
|
泊默拿学院
|
4.438门/人
|
普林斯顿大学
|
4.63门/人
|
加州理工学院
|
4.4门/人
|
康奈尔大学
|
4.364门/人
|
布朗大学
|
4.297门/人
|
如何考到一个满意的SATI成绩,我认为有必要去参加新东方的培训。应试教育一直是我们中国的强项,考试是一种在一定水平上的技巧反映。新东方就有很好的培训技巧的能力,我孩子是在中四毕业的那年11月,去上的新东方SAT强化培训班(在上海学的)。孩子SATI共考了二次。J1的六月份和J2的六月份。第一次考了2140分,其中数学满分,但阅读理解是630分,不是很理想。要想进入好的学校(什么藤校啊、排名前列的大U及学院),阅读理解最好不要低于700分左右。第二次考了2270分,阅读理解考了710分,可惜数学掉到770分,有点郁闷。不过,2009年开始老美的SATI记分采用新的方法,总分可以取各科每次考试的最高分,如此我孩子总分勉强达到2300分。我认为,数学就应该努力去考800分,不是题目有难度,而是考你的细心及认真的态度。
SATII考了数理化三门,2400分,这是正常的表现。孩子是在J2的10月份考的,这时A水准预考已结束,因为你在复习A水准考试的过程中已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了,在考A水准前顺便去考一下SATII。应该比较轻松的。
AP的考试成绩不是申请学校的必要条件。我孩子是在J2的五月份去考的(AP考试每年就一次,新加坡的考点就在RJC)。因为AP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需要到J2这个时候才开始学,还有一些知识需要你自学,所以我们就选择在J2去考,也是尽可能的减少点孩子负担。我孩子这届,考AP的人不是很多,我看不出AP对孩子的录取有什么重大帮助,但我本着考了也没有坏处的想法,就让孩子去考了(给孩子增加了不少负担,也花了不少银子哦)。还有一个考虑,A水准考试的成绩要到第二年的3月5日才能出来,这时老美的大学很多都已录取完毕,他们只能根据你的预考及老师的A水准预估分来做参考;有了AP成绩,对你的学业水平就有直接的证明,可以与美国的本土学生去做比较,应该是没有坏处。(但孩子有很多没有考AP的同学,照样被顶尖大学录取)
孩子考的AP如下:
Calculus BC (微积分BC)
|
5分
|
Calculus AB sub-score
(微积分AB部分)
|
5分
|
Physics B
(物理)
|
5分
|
Chemistry(化学)
|
5分
|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
|
5分
|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
|
5分
|
Statistics
(统计)
|
4分
|
托福的考试对新加坡的SM1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SM1在新加坡是全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免考。你在申请学校前,可以去大学的网站查查,应该没有问题。有时直通车的学生没有O水准的英语成绩,被某些英国学校录取后,还要求去考雅思。是不是有点郁闷啊。
平时成绩及学术水平:
美国顶尖大学比较重视你的平时成绩,他们会从你整个高中阶段的成绩均衡的去评价。新加坡SM1的平时成绩,也就是JC中的每年期中、期末考试,再加上A水准预考成绩、同时老师会给你一个A水准预估成绩,这样就组成了学校帮你递交的成绩单。我孩子是学的4门H2(数、理、化、经济),GP和H3(国立的高等数学)。期中、期末成绩就是4H2+GP共5门(我孩子H3在国立大学上的,J2开始上,J2的5月份就进行大考,而且这次大考算A水准的成绩)。同时美国顶尖大学,非常重视你在学校的排名,由于RJC不排名,这样只有从考试成绩的A有多少反映出来你的成绩。中国人的强项就是数理化,最好都能得A,有3A在成绩就不是那么难看了哦。如果你二年所有课能得全A,那HYP(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是跑不掉的。
学术水平我认为主要反映在竞赛中,新加坡有很多竞赛可以去参加。老美也每年都有数学竞赛,你也可以去参加。适当的竞赛成绩会很好的反映出你的学术水平。参加美国12年级的数学竞赛,更能让老美理解你的数学水平。(无论是新加坡还是老美,对数学都是相对重视的哦,还有大学很多专业也是需要数学基础的)。我孩子在中三的时候,参加了新加坡的数学竞赛,居然还得了金牌(嘿嘿金牌取前30名,与国内不一样),他在国内初中参加的数学竞赛仅仅是市二等奖。在JC还参加了美国数学竞赛、澳大利亚数学竞赛,新加坡数学竞赛等。其中在J2美国12年级的数学竞赛进入了第二轮,新加坡数学竞赛得了银奖。也有很多他的同学去做科学研究,这也是能反映出你的学术水平的。由于SM1不能代表新加坡去参加国际奥赛,这对某些竞赛水平高的SM1是一个不小的损失。纵观近几年SM1竞赛牛人,基本都进入牛校。
领导才能及课外活动:
美国大学对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很感兴趣,新加坡又是素质教育,在学习外有很多各类活动。你必须积极的投身到这些活动中,并最好能在活动中担任领导组织者。学生会成员更是你领导才能的体现。SM1应该积极的去竞争学校的学生会成员,因为RJC基本上每年都有SM1的人进入学生会(有时没有)。我孩子就有幸竞选上学生会成员。我孩子除了学生会的活动,同时还积极参加和组织校外的活动。J1参与组织了一个犯罪预防的社会活动,请到了新加坡副总理来参加该活动;J2组织了一个国际青年的环保会议。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体现了孩子的领导才能。给申请大学也能增加些亮点。
SM1基本上是半天上课,另半天就给你参加各种活动。老美大学,对学习以外的活动非常重视,从中可以观察了解你的综合素质。在初院的二年(实际上是一年半),SM1应该有选择的去参加你感兴趣的活动,尽量选择与你以后要报考的专业有关联的活动,方便你写申请短文,还要重视时间的统筹安排。如果你有音乐舞蹈体育等特长,那就更好了。我孩子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就选择参加了一些大型活动及头脑奥赛。参加竞赛就要去拿奖哦,这样才有收获。但是要想拿奖也非易事,是需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代价哦。
申请美国大学我的体会,在JC的二年中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无论标准化考试、学业、领导才能还是课外活动,都要有所准备。了解自己的弱项,突出自己的强项,展现自己的闪光之处。我孩子在学术及平时成绩方面并没有非常突出的地方,这就需要他在领导才能及课外活动方面下点功夫。通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来吸引美国大学的录取官。关于奖学金的问题,很难说。我的感觉,现在的形势要钱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适当的降低对学校排名的要求。因为考虑到我孩子不是牛人,我们采取了放弃奖学金,选择好学校的策略,有得有失。ED与正常录取的取舍,我与孩子都同意不放弃ED,通常ED的录取率要远远大于正常录取,因为ED每个人仅仅只能报一所大学。我孩子的同学有很多也放弃了ED,同样被前十大学录取。因为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众多名校都没有ED。这样的取舍因人而异。
由于受学校规定老师推荐信不能超过8封的影响,RJC仅仅可以报考美国8所大学(学校规定老师可以向美国的8所大学提交推荐信)。你个人还可以增加选择报考不需要推荐信的大学。也可以请老师额外给你写推荐信。我们选择ED的学校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及RJC以往的录取情况,加上孩子的喜好,高走一步。ED时尤其要注意本校同学之间的撞车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多与别人交流,尽可能的避免撞车。(由于RJC是新加坡的名校,每年有大约40%的人被英美大学录取,牛人非常多,被老美称为是常青藤的摇篮)。我孩子ED选择了他非常想去的
Williams
college。在正常录取中我们考虑的是梯队报名。准备在排名前五的学校选一所、保底学校选二所(以往RJC录取人多的学校,如UIUC,UVA, U Michigan等),其他中间学校再选几所。
我孩子很幸运,ED williams college
被录取。RD就没有再报了。
美国大学的申请,我总感觉是自身的功夫加你的运气(孩子喜好说是人品)。有SAT满分的人照样得不到满意的
offer,也有看起来普通的人被HYP录取。不像我们的高考那样,一切都靠分数说话。SM1家长要切记SAT的分数不代表一切。分数在申请中仅仅是一块敲门砖,不是全部的亮点(其实那些不是直通车的SM1在考O水准后,被初院录取时就会有感受)。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我们要记住,你的对手不仅仅是新加坡的SM1同学,还有新加坡本地的同学,还有中国大陆的同学,还有越来越多去美国上高中的同学。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自身优势及家庭条件,选择适合孩子并孩子喜好的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