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参考体例

标签:
教育教育科研学生管理 |
分类: 教学技术研究 |
1、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规范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项目)标准、专业师资配备标准、专业技能实训室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等5个相关材料。
2、“参考体例”是为各专业编写教学指导方案提供的通用参考体例,提倡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制定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指导方案,但基本的结构、框架应一致。
专业教学计划参考体例
一、专业名称
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二、专业代码
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学制
要求:一般为三年(实行学分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
四、培养目标
要求:表述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核心技能,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等。
五、人才规格
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描述人才培养的规格,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技能。如果该专业具有多个专业(技能)方向,除应从专业整体角度进行描述外,还应就各专业(技能)方向的要求分别描述。根据专业特色,可以对条目数量进行增删。
1.职业能力要求
2.基本知识要求
3.职业素质要求
4.核心技能要求
5.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
6、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结构框架
要求: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公共文化及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拓展课程的结构框架。
建议: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全面进行本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改革。用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以技能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于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整合课程,确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要求:分别列出本专业(含专业方向)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的名称及教学的要求。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应着重人格修养、文化陶冶及艺术鉴赏,与专业知识能相配合,兼顾学生继续进修学习的需求。一般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建议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专业技能课程以实践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兼顾学生就业或继续进修学习所需基本知能。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专业课程,以及专门化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各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课时数应大体相当。建议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自行设置,建议课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10%左右。毕业顶岗实习环节要求一般安排六个月。
八、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一)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学年 |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
复习 考试 |
机动 |
假期 |
全年 周数 |
一 |
36 |
4 |
1 |
11 |
52 |
二 |
36 |
4 |
1 |
11 |
52 |
三 |
38(其中,毕业顶岗实习20周) |
2 |
1 |
4 |
45 |
(二)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课 程 类 别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18 |
18 |
18 |
18 |
18 |
20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 |
1 |
德育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选修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毕业顶岗实习 |
600 |
|
|
|
|
|
|
600 |
||||||
技能方向课程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选修课程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专业拓展课程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校自定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
|
|
|
|
|
|
|
|
||||||
总学时 |
3000-3300 |
|||||||||||||
说明:
1、毕业顶岗实习以外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包含课程内理实一体化的技能实训或专门化集中实训的时间。
2、如果有多个技能方向,可以分方向增加“技能方向课程”列表。
3、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含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
4、专业拓展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自行确定。
5、本表适宜于实行学年制的专业。实行学分制的专业,表格可另行设计,学年适当延长或缩短,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九、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计划
要求:各学校要依据本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
建议:各地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本指导性教学计划,落实具体的教学和课程实施计划。教学计划中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专业(技能)方向的课程学习。各课程课时,可视学生程度、师资队伍状况、社会需要及本校实习实训设备情况酌量增减。
(2)教学方法
要求:描述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建议。
建议:教师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应于每学期开学之前拟妥授课计划,要从兴趣入手,以人为本,服务于学生,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倡导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3)教学评价
要求:描述对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的方法。
建议: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与实践等评价。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4)教材编选
要求:对教材的编选提出指导性意见。
建议:学校应制定教材选用及教材编写有关规定,以利教师编选合适的教材。学校应鼓励教师针对学生程度编选适合教材,以利学生学习。选用教材时,要结合地区需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要求,教学方法灵活、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
(5)教学设备
要求:本教学计划配套有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标准、师资配备标准、技能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三个标准,这是确保教学计划实施的重要配套文件。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尽可能的按照标准的要求配备相关资源,以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