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

(2017-02-10 16:19:10)
标签:

教育

教育科研

学生管理

分类: 学生德育思政教育研究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满腔热忱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细心、耐心地去关心学生、管理学生,才会以平等的心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经验的班主任或者学生管理者善于说服学生家长,善于与学生家长通力合作。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我们不可能都了解她的家庭情况,但是对于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他的家庭的经济状况、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长的习惯、个性等情况。一个老师给我说,他说我班里一个学生赌博咋办?我说,你先了解一下他的家长,看是不是他的家长也赌博。结果这孩子的家长也赌博。有的时候父子两个也赌一下。有的时候包括吸烟、喝酒、不良习惯都有家庭根源。

要准确及时的准确的了解学生。我们了解我们的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也要了解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学生的性格如何?是懦弱、坚强、桀骜不驯还是其他等等,有的时候仅仅凭借老师对学生性格的了解我们就可以断定学生可能会反哪方面的错误。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和那些关系好和那些关系一般甚至不投脾气。我们还要及时准确的了解老师不在时候学生都做了什么,是不是把老师架空了。因为不了解学生我们没有采取管理措施的依据。还要了解学生的缺点,只有了解才能够对学生的缺点持包容的态度体现出老师的关爱和宽容。

其次,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对自尊的苛求更加强烈。在长期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中职生的自尊收到了严重的伤害和压抑。甚至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实际上他们对自尊的需求更为强烈。我们要想办法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自尊,通过欣赏、表扬、鼓励的方式找回久违的尊严。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时候,我们要善于给学生找台阶下。这时候学生是最需要帮助的,此时伸出援手,学生会非常感激老师,会极大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我经常在学生尊严受到伤害的时候,给他们将一些名人的囧事,比如说林肯、拿破仑、高尔基等怕老婆等,最后给他们说那个光辉形象的背后都有难以启齿的过去,更何况是我们,谁还没年轻过吗等,这些观点很实在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也为学生保存了面子。

要具有策略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当需要提醒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不要同学生争论,争论完毕,即使赢了也是输了,应为在争论的过程中,我们的师生关系从心理上产生了裂痕,因此我们也要讲究心理技巧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如“ 你已经做得非常好,如果在哪一方面再给劲以下的话会更好 。”实际上这个哪一方面就是我们难以容忍的地方或者说忍无可忍的地方。但是反过来,我们直接以老师的身份直接尖锐的支出学生的错误,语言中带着训斥、讽刺甚至挖苦,这样会严重抑制学生的改正错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起学生的直接心理对抗。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面无表情、甚至看天花板、扭头扥已经显现出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批评无效的例子,其原因就在这里。这时候学生为了维持心理平衡会把自尊心放得很低,“我就这样了,你能拿我怎么样”,从心理上放弃了改正错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批评训斥会严重抑制学生的思维,当你批评学生的时候,学生思维就停止了僵化了不动了,不会主动进行思考,大脑一片空白,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得不偿失。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我们应该有所体验:篮球赛的过程中,当我们第一次没有投进,场下传来唏嘘声,第二次在没有进球场下越来越多的批评甚至辱骂生的时候,我们就不投球了,甚至有机会也不敢投了,我们会变的更加笨拙,更加不活跃。但是如果在第一次失败以后,场下传来继续加油的声音,我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去做。

我还给老师们讲过双胞胎兄弟学滑冰的实验。相同的老师,第一名儿童在学滑冰的过程中,老师一旦发现错误就进行批评。这名儿童没有显现出天赋来,甚至很愚钝,积极性也不高,惧怕自己的老师,一个月以后才学会了基本的动作。第二名儿童,老师则采取另外一种方式,经常性的表扬鼓励“好,很好、不错、非常有创意,如果再这样改正一下会更好“整个过程孩子高兴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训练,显现出非常高的学习天分。不到一星期,就对基本动作有了很好地掌握。师生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