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快速树立自己的威信 山东 王迎新
(2016-06-08 09:48:26)
标签:
教育教育科研学生管理 |
分类: 学生德育思政教育研究 |
(一)借用外力,通过别人给自己立威。有很多老师特别善于借助于别人给自己树立威信。当任课或者做班主任刚刚接手新的班级的时候,总是会邀请学校领导或者是在学校里德高望重的老师为自己作介绍,提高自己的威望。当介绍完的时候,被介绍老师反而更加谦虚,更有利于威信的树立。
讲到这里我需要强调句两种关系的处理。第一种是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在学生面前要从思想上订立攻守同盟相互维护,切记不要出现在学生面前相互拆台的现象,得不偿失呀。一名老师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美好形象可能够被另一名老师的一句话毁坏掉。
第二种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任课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班主任是自己管理学生的坚强后台,必须相互维护相互配合。我在转课堂的时候,发现一名老师在声嘶力竭的维持课堂的秩序,收效甚微。我把他叫出来问,你是否给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结果这名老师苦笑着说:给他班主任说过多次了,班主任不管。我说我协调一下吧,结果我去找班主任的时候,班主任却说,人家其他的老师,上课秩序都挺好,就是他不行,当然就是他出了问题,这事我怎么管。当然我立即反问这名班主任,这老师只给你的班上课吗,人家教三个班,只有你这一个班上不下去,你是不是考虑一下是否出了问题?在这里我没有偏袒谁,我只是谈论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相互维护相互合作的问题。如此,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必然出现矛盾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将帅不和,如此下去,你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威信都会受到影响。在今后的讲座中我会单独有一堂课《学生管理策略与技巧之班主任与教师关系的处理》
要将班主任的意愿和规定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意志,如此便可以提高新规定的执行力,减少违规行为。即使出现违规行为,学生知道自己要得到什么样的惩罚,从而有效的减少因班主任惩罚学生引起的争议。学生就很快的把受到的惩罚与违规违纪行为联系起来,而不是把这种行为与老师联系起来,有效的防止了惩罚对师生关系的破坏。实践证明很少有班主任单独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要提前做,做好了有神奇的功效,磨刀不误砍柴工。特别是新生班级会很快步入正轨。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带班之初,首要的工作便是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遵循引导自愿的原则,已讨论问题开始“诱导”学生按其思路走下去,最后形成班级学生的共识。但是纵观整个班级管理,绝大部分班主任根本没有制定学生管理的新规定,只是把学校里的校规校纪拿出来,读一下,甚至连读一下都没有,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动知道这些。
【案例】新生开学,我往往递进的提出三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对此,学生的回答往往一致:“当然希望了!”既然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学生们经过思考、议论、认识也能统一:“当然应该”没有人说不应该)“要克服缺点,班继续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呢?”(通过学生反复讨论甚至争论,至少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当然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转变成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另外,对于某些非要教师自己提出的要求,也要设法通过学生的最提出来。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有时还提出一些小调查提让他们回答:“以后办理出现违纪现象时,我们是不是要制定一些惩罚措施?”基于对学生心理的了解,更出于对学生的信任,大多数学生的答案不会让老师失望:希望老师严格要求我们,如此学生会提出很多具体的惩罚措施。这样老师以后大胆管理班级,不是与学生过不去。引导学生集体,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进校之际,便在思想上处于自我管理的过程。(此案例见迟敏凯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
制定班规,一般情况下要经历教师准备草案、学生民主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承诺,学生签字表示认同的历程,如此使老师的外在要求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要求,避免了强按牛头喝水的困境。必须要走这个过程,从这一点上来讲形式非常重要。(班规制定要按照母亲分苹果的方式)
老师要提出常见明确的要求,比如针对迟到早退的纪律要求与惩罚措施等新班主任要把纪律问题作为主抓方向,看似没有技术含量,但是这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了。因为刚接触新班,教师对学生情况不太了解,贸然提出一些要求不行,但是,纪律方面是例外,不论是否熟悉学生,都能够很容易的去处理,抓纪律问题效果会立竿见影,牵扯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可以敲山震虎。
订立班规就是提出要求特别是细节性的可以操控的要求,没有细节的要求就没有后来更多的转变,小要求其实是一种试探,是一种心理上的侵入,这样也个小小的要求,最终被承诺会带来后面一系列行为的变化。后面会给大家讲到《学生管理策略与技巧之要求与承诺》
一定要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定了自己的班规,明确了相应的惩罚措施,执行需要有学生来执行。老师的位置就由原来的管理者执行惩罚的人转化成了仲裁者和监督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