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管理基本原则

(2016-04-15 07:50:17)
标签:

教育

学生管理

分类: 学生德育思政教育研究

教师管理学生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通过斗争与妥协、对立与合作来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过程。在这一关系处理过程中,老师的总体管理原则至关重要。我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点: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从心态上讲要充满信心,敢于管理;从策略上讲,要善于管理即管理要有理、有选择、有效果、有节制、有妥协。

       一、从心态上讲,要充满信心,敢于管理。

      当前,由于学生管理事故的频发,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管理事故的受害者,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同时由于管理方式方法的选取和运用不当,出现了学生管理中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应管理行为。这里所谓的负效管理是指管理行为不仅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给管理者和自己后续的管理行为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说,还不如不管管理信心、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初中阶段每个班中最难管的那一部分学生,集合到了职业学校里,由原来的部分难管出现了整体难管的局面。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如此很多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特别是有一些老师因为管理学生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欠妥,导致的管理失误,致使自己遭受了精神上、物质上甚至身体上的伤害。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补位、支持和帮助,对于受到的伤害没有给予及时的安慰与补偿。以上情况严重挫伤、甚至直接打击了老师管理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教师逐渐丧失了学生管理的信心,特别是一些给男生班级上课的女老师,我发现有的女老师在教室门口看着,不敢进教室,说进了这个班又烦又怕。有任课老师告诉我,某个班只有班主任敢管,其他老师都不敢管。实际上,有个别班级班主任也不敢管。“又不是自己的事情,犯不着给自己找麻烦,管不了可以不管”“不愿管、不敢管”逐渐成为学生管理的一种重要心理倾向,严重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管理过程中,越是畏惧管理、妥协退让,管理效果会越差,管理事故频发,最终难以收拾。(越怕,越管不了)(不敢管,甚至有的老师不敢进教室,看到有些学生就烦的了不得)作为老师,要上课、要做班主任,必须要管理学生,这是责任与义务,你无法避免。同时还得进职称呀,很多地方不做班主任,没有晋职称的资格,牵扯到工资等切身利益。同时不敢管、不愿管的心态会让你主动逃避学生管理,但是越是逃避,你的工作就没法干呀,您的课堂将会秩序混乱,上不下课去呀,所以说,你是逃避不了的。同时,我们还要分析一下这些难管理的学生。人性具有两面性,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我们的学生从本性上是善良的,但是也有“恶”的一面。(学生需要强势老师)学生们希望有一位强有力的成年人来作为自己的榜样,去学习模仿,去做自己的靠山。学生会主动向别人呢炫耀自己强势的班主任。(学生欺负弱势老师,也会更加看不起弱势的老师)但是学生也总是倾向于欺负表现软弱的管理者,越是软弱,学生越欺负,逐渐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讨价还价甚至直接提出挑战。

   不敢管、不愿管的心态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实际上,同学生相比,我们教师具备非常多的优势。无论从知识、体力、智力、阅历、经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我们都明显优于学生。实际上,我们完全有能力去管理好自己的学生。畏惧学生管理的心态本身没有存在的必要,更何况越是惧怕管理,越会在学生面前手忙脚乱甚至束手无策,越会招来更多的挑战。从这一点上来讲,即使真惧怕学生也不能让他看出来,否则会招致学生的挑衅。再者学生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同老师相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惧怕管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不敢管、不愿管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实在不行,挤在这了,上不来下不去,拖一拖,背着手出来溜达一圈,找几个老师商量一下,几个人的智慧总会胜过学生。不要立即发作,弄得自己下不来台,把自己采取措施的空间留出来,只要有时间,就有对付他的办法,实在不行让班主任解决一下。或者说把刺头学生叫到办公室,几个老师联合管理一下,还不行,学生处有领导,让他们帮忙处理一下。也可以几个老师商量一下,总有解决的办法。

那为什么出现了不愿管、不敢管的心态呢?首先部分年轻老师经验不足,没有信心,又从部分年长老师那里得到了学生太难管、一些老师因为管理出问题的信息,一开始就被学生管理给吓住了;其次,当学生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甚至给管理的老师带来人身、精神、物质上的伤害的时候,学校领导没有及时的补位,不能够给自己的老师挡一下,导致老师寒了心。(身后无主)针对管理出问题的老师,有个别领导甚至有如此的评语:“我让你管理班级学生,是让您给学校帮忙做工作的,你不仅仅没有给学校帮忙,你反而给学校惹了很多麻烦,我用你干什么?”如此评论定然严重伤害了老师的心,自然不会再愿意给学校帮忙。更何况从公事与私事划分上来讲,学生管理属于公事,谁愿意因为公事,给自己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呢?

二、从管理策略与技巧上讲:要善于管理即,有理、有选择、有效果、有节制、有妥协

  教师是一种职业,带有较强的专业性。我们的职称证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证书。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教师的重点工作,也需要职业性与专业性。我在给一些老师开会的时候就说,一些老师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被学生气的浑身哆嗦、牢骚满腹、情绪久久不能稳定,甚至说“我非要把他制服不可”,严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说实话,有必要吗?从这一点上来说这老师表现得非常不职业更不专业。(太不专业了,给学生真生气)专业的老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面对的就这类学生,我们干的就是这类工作,我们是职业的不是业余的。我们必须显示出我们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来,如果因为这影响到自己的身体情绪或者健康,只能说明自己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水平需要提升。再者教师是一种角色,需要表演,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表现得怒不可遏,但是学生一旦离开我们,我们就要立即恢复到我们正常的精神状态,平静、乐观、积极。因为这是一种职业,需要技巧需要策略,更需要保护我们自己的良好的生活和身体状态。在这里我们是否发现,有些老师在学生面前特别会演戏;特别有耐心;特别能忍耐。平时总是笑容满面的对待学生,一旦有必要立即变得愤怒异常,当学生不在的时候立即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好心情依然如初,这种老师有好的心态、善于表演、对付学生有办法成为很多年轻老师学习的榜样。

所以管理学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与问题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被自己的情绪束缚住自己聪明的大脑,要时刻告诉自己,我是在工作,我需要静下心来寻找对策和策略。着急生气是没有用的,只会是管理更加一筹莫展,更能显出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情绪影响智慧)

(一)有理:对学生实施管理行为,必须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否则会被学生认为是无理取闹,引起学生的直接心理对抗。(及时准确的信息)

事例1. 一名学生对老师的管理反抗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进来就直接批评我,不给我解释的时间。我稍微一说话他就直接说我闭嘴。教室卫生没有打扫,他进来就批我说什么懒惰、不负责任等。在全班学生面前公开批评甚至辱骂我。他根本就不清楚,今天不是我负责教室的卫生。在不让我解释的情况下,我只能反抗。

事例2.一名班主任的教室在自己办公室的上一层楼。课间,听见自己教室里有学生打篮球。学校里多次规定教室里不准玩篮球,影响教学楼秩序。这个班级因为这件事多次被扣分,班主任非常伤脑筋。这一次一听见动静就跑上去,抓住一个学生。狠狠地惩罚了这名学生。结果引起了学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直接与班主任对抗。原因是抓错了。不是那名学生,弄的老师相当被动,最后非常不情愿的向学生道歉,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随后的管理中这名学生经常制造障碍,给自己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老师对学生实施管理必须要明确无可争议的理由。 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会引起争议。因此有很多规定必须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固定下来,并且让学生知道规定的具体内容。有经验的老师还把重点的校规校纪发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最后有家长签上字交上来保存,以备不时之需。(校规校纪、班规,要明确学习)因此,这样不会引起学生的直接心理对抗。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准确及时的掌握信息,弄不准的情况下不要管,弄错了,容易引起师生心里对抗,非常被动。实施有理的管理行为也是老师强有力的表现。学生喜欢个性鲜明,伸张正义的老师,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是有的老师则给学生留下了无理取闹的印象。

为什么很多老师的管理行为引起了学生的反对,就是因为学生不认同老师的管理理由。这往往成为引起争议的焦点。

对于“理”,老师们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积累学生违纪的事实证据。一般情况下,问题学生总是出现多次违纪现象。但是由于我们本身存在的惰性和疏忽,总是批评学生两句就算了,没有让学生写下违纪经过和检查之类的东西。但是一旦学生多次出现违纪,老师往往抓住一次机会,对该生严厉处罚,这种处罚往往被家长和学生认为“过度”,成为部分学生甚至家长胡搅蛮缠的理由。但是如果我们平时留住了学生屡次违纪的证据(如、检查、经过、保证书)等东西,对于蛮不讲理的学生或者家长,我们一般情况下就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因为我们可以把孩子历次出现情况让他去看就行,其余的老师完全可以不管,你让他自己说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应该处罚。

(二)有选择、有效果:选择性管理、不管则已,管则必胜,管理就要有效果,切忌不了了之

学生管理的对象要具有选择性。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管。学生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什么都管会累死人的,会严重损害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我们疲惫不堪的。因此管理的对象和行为要具有选择性,出现了学生管理中的选择性失明、选择性失聪、选择性遗忘。学生的日常表现千差万别,不符合管理者价值倾向的日常行为大量存在。这些都在我们眼皮底下,都能够看得见、听得见,但是我们不能都管,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熟视无睹,有些学生的行为我们可以装作看不见,也可以装作听不见,熟视无睹,否则会累死人的。因为我们不仅仅要管理学生,我们要备课、上课、自习、批改作业,还要应付各种形式的督导检查等等。但是有一点,学生的不符合常规的一些行为和思想我们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前一段时间,领导表扬了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说这名班主任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非常强,堪称老师学习的表率。这名老师十几年来,只要学生在校每天早晨550来到学校,直接进宿舍提醒自己的学生准时起床,上早操;课间操、午休、晚休直到九点半,看着学生休息了才离开学校。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甚至孩子、父母生病都管不上。这名老师不到四十岁,却已经非常的苍老,满头白发。这名老师在向全体老师做报告的时候,谈及此事痛哭流涕、泪流满面。在场的老师无不深受感动。如果这些情况属实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赞同这种工作行为。舍弃自己的父母、孩子,投入到工作中来,我们是不是完全赞同。同时有必要我们完全盯上靠上吗?学生刚入校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盯上靠上,但是其他的时间里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自己这样累。更何况这种管理效果也很难说会怎摸样。实际上,该控的控,该放的要放。比如说早操、晚休、午休,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定期的抽查来进行控制。同时学生干部和学生自己能处理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处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只能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何况这也不是优秀管理者的重要特征呀。有的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管理方式,适当的放手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学生管理一定要进行选择性管理。

 但是如何选择管理对象呢?对于已经实施的管理行为,我们又必须怎样呢?“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  杀贵大,赏贵小。”对于已经出现的学生不符合管理价值取向的行为,我们要进行管理,但是管理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当事人自己,更重要的在于后续的效应。“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所以,以惩罚为主要方式的管理行为,每次的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具体的学生、具体的事件,我们要求的是杀一儆百的后续效果和普遍效果;“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同样,以奖励和表扬为主的管理行为也是如此,要的是后续效应和普遍效应,如果没有这一点,只是针对个别学生、个别事件,我们的管理行为就会变得非常繁杂,弄得我们疲惫不堪。对群体学生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不大,就产生了教育管理的低效性。这事我们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杀贵大,赏贵小”告诉我们以惩罚为主的管理行为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钉子或者强势学生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违纪行为,惩罚一种行为,制止一批;以褒奖为主的管理行为主要针对班级内部弱势群体当中的发生的进步。当然必要的时候,对于强势学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进步也需要大力表扬,以促进后续效果的最大化,奖励一个,鼓动一批。

     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了了之的管理行为。需知道,在管理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在睁着眼睛静静的看着老师和学生。(老师在做,学生在看)我们管理的技巧、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后续行为。那种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有的时候老师会迫于种种原因(老师的关系、家长的强势、私人关系等,如何办?),造成不了了之,直接降低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不了了之就意味着老师对某种错误行为的放纵,可能会引发某种错误行为的频繁发生。前面有车,后面有辙,我们的学生很聪明,他会根据前面发生的一切,来做出自己的后续行为。同时我们的管理中也存在一些无效的管理行为例如,对于迟到的学生,有些老师总是每次都问学生为什么迟到,有用吗?每次问,他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应付,白费口舌。不用问,迟到了就是迟到了,该如何处罚就如何处罚,不看理由,看结果。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管理行为都存在类似的浪费行为,这叫做无用的管理,浪费在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学生还会怨恨老师事太多,造成师生心理上的裂痕。所以对待这种明确的违规行为,我们的管理要“干净、麻利、快”做到这一点,有的学生还会佩服我们。

(三)有节:要有节制,不要揪住小辫子不放,显示出老师的宽容与大度,也为自己的管理留出回旋的余地和空间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的教育管理。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同时,一定要注意对于单次违纪行为的不要反复提起。要善于忘记学生的过去,来表现自己的胸怀和气度。但是学生的违纪行为往往会重复进行,导致很多老师的管理中往往旧事重提,让学生感觉老师心胸狭窄,揪住小辫子不放。只能够引起学生和老师的持续心理对抗,为自己的后续管理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就不能够翻旧账了吗?也不是,看如何去翻。翻旧账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也让其体验到老师给他留了面子,让他欠着老师的人情。为了不引起心理对抗,让他自己去翻,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有的学生在自己翻旧账的过程中逐渐由不太在乎变的懊悔不已,甚至涕泪横流。老师成了旁观者,还可以适时安慰引导一下学生,还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至少落个好人)后面我会讲到《学生管理策略与技巧之互惠原则的运用》。根据人际关系的互惠原理:受人恩惠,就要回报,谁也不愿意欠人太多。学生体会到老师每次都给他留了情面,自然改正自己的主动性会增强,提升了教育管理的效能。

     有节制可以为自己的管理留出回旋的余地。有很多时候有很多老师的管理行为是出于自发的直觉的反应,但是这种自发的直觉的反应往往过激。一时气愤话说过了,事情做过了,引起学生反感和心理对抗,把自己的管理行为堵到了死胡同里,上不来下不去。(我非要制服他不行,非要把他开除不行,只要你在这里我就不来上课了等,因为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做不到我们只是老师,我们有限的威力一直在受到限制。)因此,有很多时候,你发现学生违纪的时候只需要暂时制止这种行为,然后什么都不说把这件事情向后拖一拖,给学生留出反省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的处理留下考虑的时间,只要有时间就有回旋的余地。有的时候当发现自己不可控制的时候,大不了背起手来到外面溜达一圈。     

(四)有妥协:寻求学生的心理上的统一与理解

    学生和老师归根结底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只不过是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需要去化解。学生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在对立统一中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最终要求学生接受老师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对立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只有寻求心理上的统一与理解,才能够将教师的影响这一外在因素转化成学生改变自身思想与行为的内在动因。老师只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离开学生自主、自觉、自发的行为,我们的管理是无效的。与问题学生斗争后,要适当让步,寻求理解,求得师生之间的团结与谅解,也防止了学生的过激行为,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各大媒体频繁报道学生过激行为造成老师的伤害,有很多评论矛头直指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成了有些舆论的受害者)有的老师经常这样说:“虽然你犯了如此可笑的错误,给您自己、给班级造成了这么恶劣的影响,但是老师仍然知道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学生,老师还愿意管你;我们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老师对你怎么样你应该清楚。你看着办吧!”不要把弓弦拉满,必要的时候,要把学生拉回来。如果一味的斗争,就把本属于一条战线上的学生推出去了,给自己的管理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   

    (五)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教师与学生是一条战线上的合作者,管理行为中的对立斗争属于内部矛盾。从最终目的上来说,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两败俱伤的局面充分显示了管理者不具备专业水平。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能够从容镇定地实施自己的管理行为,辩证的分析自己的管理效果,从来不会让负面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那些被学生气得发抖,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继续开展老师,只能证明自己不够专业,需要从心理和技能层面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要的是两全其美,做到你好他也好,而不是两败俱伤。

2.一定不要陷入无休止的斗争中。部分老师可能是由于责任心太强的原因和长期养成的好为人师的职业心理倾向,总是不自觉地陷入到与学生无休止的管理斗争中去。见了学生总想找出学生的一点缺点来管一管。造成管理行为没完没了,最终导致管理者身心疲惫。同时这种管理行为,往往会抓住学生的一次错误,反复实施,将学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师生心理的严重对抗,老师则被认为小肚鸡肠,给自己的管理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会主动躲着这些具有无休止管理教育心理倾向的老师,而那些管理中经常赞美学生,容忍学生错误的老师,则在学生当中比较有人缘。

3.防范胜于补救。学生出现的问题虽然是现实的、个别的、具体的、突发的,导致防不胜防。致使很多班主任这样说,没办法防止,也不可能不出事,出啥事,出啥事就处理啥事。但是请大家相信,学生事故的出现大部分是有规律、有征兆的。至少我们很多人都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直觉或者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性,如果在实践中进行总结的话,我们可以总结出非常多的规律性的东西,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管理中出现的事故是能够防范的,可以做到未雨绸缪。等到事情出了再处理就被动了,弄得我们措手不及。从这一点上来讲防范胜于补救,至少能防范一大部分。为什么有的班级频繁出事,而有的班级则风平浪静,实际上在于有的老师防范到位。也可以说料事如神。以后的课堂讲座中,我会给大家讲到《学生管理事故规律的总结与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