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题报告3:中美表现性评价的比较研究

(2013-11-10 19:35:05)
分类: 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中美表现性评价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比较研究 中国 美国

二、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问题成为课程改革中的焦点,评价改革被认为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难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选择评价问题为本文的研究论题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选择评价作为研究方向起源于笔者的相关经历结合笔者的实习及求学经历发现,教师习惯于以书面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对于考查学生客观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书面考试是有效的,但它比较明显的缺点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考查,强调考查学生低层次认知水平,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实际表现及情感态度都难以有效评价。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各科新教材的全面推行,许多教师正在积极转变观念,重视教学评价的革新,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所做的工作仍然不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关注重点大多停留在巩固知识、强化技能方面,对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关注很少。长期下去,导致学生看不见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不能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每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而这时,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不会活学活用,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其次,选择表现性评价为研究对象源于其还有待研究的空间。教育评价在经历测验和测量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质性研究范式的兴起,教育评价步入了建构时期,而表现性评价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新型评价方式,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进行心理建构的过程,它重新回归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实而完整的表现。

最后,选择美国作为比较的对象国源于其有值得我们思考的相关经验。表现性评价最先兴起于美国,由美国评价专家Richard JStiggins提出,并将其纳入到学生评价领域,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式。我国对表现性评价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一般多为缺乏深入的经验式研究,所以研究表现性评价在美国的发展,并与我国学者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作对比,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不存在最好的评价方式,只有最适合的,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取决于评价目的及与学习目标的匹配度,引入表现性评价并不意味着要取消纸笔测验,而是建立一种综合平衡的评价体系,使每一种评价方式发挥最大效用。

三、文献综述

 1、国外表现性评价发展状况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直到20世纪50年代教育测量学家才开始对表现性评定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它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标准化多项选择测验相对立的术语。1986年,美国评价专家Richard J·Stiggins首先提出“表现性评价”这一概念,将其纳入到学生评价领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国外兴起至今,其研究论著颇多,仅在“ERIC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搜到的结果有25382条(20131110日)。刚开始,学者们研究重点在于表现性评价是什么以及必要性等问题,关于“怎么评”方面的成果主要是一线教师经验总结、有教学经验的学者进行探讨及课程专家与老师合作研究,其中表现性评价实例的介绍、评分规则的开发及基于学科或整合的表现性评价实例是主要内容。随着对表现性评价研究的深入,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开发专业的网站来研究表现性评价,研究机构如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西北地区课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中心,专业网站如http://performanceassessment.org/

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定义,Stiggins(1986)Wiggins(1992)、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Linn & Gronlund(1995)、美国教育测验中心年度报告(1995)、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会(TIMSS1997)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分析众多的定义发现:虽然对定义的表述不同,但都强调在学生完成有关活动或者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这种表现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的展示,更多的是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及情感参与等)的表现。

    关于表现性任务类型的研究,Finch.F.LDost MarciaA.将表现性评价任务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两步式问题、类似于多项选择测验的问题、简短的回答和问答题、用纸笔模仿实际情境的问题、模仿环境下的表现、真实环境下的表现。[1]

    Diane Hart认为就行式和应用而言,多数表现性任务可归为三类:简短评价任务、更具雄心的事件任务和长期的延续任务。[2]

    Robert L.LinnNorman E.Gronlund将表现性任务分为拓展性的和限制性的表现性任务。[3]

从以上对表现性任务的分类中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分类方式是不一样的,但都强调任务的情境性,不再是通过纸笔测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有关表现性评价评分工具的研究,分项评规则和整体评规则是表现性评价中最常用的两种评分工具。[4]分项评分规则是把成果或表现分解成基本的要素或维度,对他们分别作出评价,即分析成果或表现的基本要素,对每项要素进行单独评分;整体评分规则是对整体行为表现水平进行描述和运用。

总的来看,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与运用是近二十年美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此外,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重视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如英国以表现性评价形式进行的中心评审课程作业是其高考的一大特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高考表现性评价的运用等。

  2、国内表现性评价发展状况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表现性评价”进行研究。台湾学者一般将其称为“实作评价”或“实作评量”,如陈英豪、吴裕益(1991)、余民宁(1997)的定义,大陆学者习惯译作“表现性评价”,如赵希斌(2002)、马云鹏(2003)、张春莉(2005)的定义。分析国内学者给表现性评价所下定义发现:虽然具体表述各不相同,但都突出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表现性评价”,搜到的结果有684条(20131110日),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42篇,在这些论文中,多数为结合相关学科进行的研究,介绍国外表现性评价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国内学者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两方面,第一,表现性评价理论研究。主要涉及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基本含义、本质特征、实施步骤及优缺点。第二,基于学科的表现性评价应用。这类研究主要是将表现性评价运用到各个学科,明确表现性评价如何实施。从教育阶段看,主要集中于中学,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对于小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数学、语文、英语三科。

    对于表现性任务类型的研究,傅道春认为“中小学课堂表现性任务可从五个普通领域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交流、操作、运动、概念获取和情感。在教学任务情境下常用额表现性任务有: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及档案录等。”[5]

    肖远军根据表现性任务有无明确结构将其划分为限制性和扩展性表现性任务:根据表现性任务展示形式,可分为纸笔和非纸笔表现性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真实性,可分为模拟和真实的表现性任务。[6]

国内对评分规则的研究中一般都支持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观点,如吴红梅在其研究中着重介绍了分项评分和整体评分标准并指出“PTA量表是典型的分项评分标准。PTA即基本要素分析。”[7]

其他学者如李雪阳在论述评价工具时,提出除了整体和分项评分规则外,还有一般评分规则和指向评分规则。一般评分规则是通用的,而指向评分规则只能用于一种任务。[8]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表现性评价中用到的评价工具类型多样,关于评价工具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和分项评分规则上。对于研究者而言,每种评分工具各有利弊,何难所哪种评分规则或评分工具更好。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大多将研究重心放在表现性评价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但是对于国外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并与中国作比较的研究比较少,基于此,笔者将中美表现性评价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四、研究提纲

  前言

    (一)研究背景

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新课改的呼唤

3.新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引入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表现性评价的历史发展

     1.表现性评价出现的历史背景

     2.表现性评价的发展阶段

  二、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认知发展理论

三、表现性评价理论研究

 1.表现性评价概念解读

 2.辨析表现性评价与其他备择评价

 3.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表现性任务

    四、美国表现性评价研究——以米尔沃基帕布里克学区为例(暂定这个学区)

 1.表现性评价界定

 2.表现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3.表现性评价目标

 4.表现性任务编制

 5.表现性评价规则

  五、中国表现性评价研究——以上海某小学为例

 1.表现性评价界定

 2.表现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3.表现性评价目标

 4.表现性任务编制

 5.表现性评价规则

   六、中美表现性评价分析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五、参考文献

  1. 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1期.

  2. 陈娟.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课程与教学,2011年第11期.

  3. 朱伟强,崔允漷.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开发表现性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0期.

  4. 赵德成.表现性评价:历史、实践及未来[J].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5. 李艳琴,赵雷洪.如何开发表现性任务[J].江西教育,2006年第6期.

  6. 张春莉.纸笔测试发现不了的问题—数学表现性任务的开发与评价[J].小学数学(数学版),2007年第5期.

  7. 陈瑞生.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开发:特征、原则与步骤[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4月.

  8. 张春莉.集中针对表现性任务的评价量表[J].小学数学(数学版),2006年第12期.

  9. 朱虹.表现性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20095月.

 10.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94月.

 11. 脱中菲.一所小学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20055月.

 12. 黄丽娟.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论文,20075月.

  13. 国微.小学低年级语文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论文,20106月.

 



[1] 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7273.

[2] 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和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10.

[3] 吴红梅.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李雪阳.表现性评价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5] Finch.F.L.,Dost MarciaA.Toward an Operationanal Definition of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J],ERIC Digest,1992,(6).

[6] Judith Arter,Jay Mc Tighr.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6.

[7] Robert L.Linn and Norman 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77182.

[8] Stader Daivd L. Hill-Winstead Plo.Portfolis.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Standards Based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ERIC Digest,200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