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沐浴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的赏析与辩伪

(2013-04-26 22:12:34)
标签:

艺术

收藏

古典雕塑

古董

文化

http://s9/mw690/c71c77a8gdb442ff7fd28&690

http://s14/mw690/c71c77a8gdb4430c4c62d&690


http://s5/mw690/c71c77a8gdb443359e4f4&690

http://s1/mw690/c71c77a8gdb4434936650&690

 

《沐浴的维纳斯》:白色大理石雕像,作者为雕塑之国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重要雕塑家PIETRO BAZZANTI (1825-1895)。原配19世纪佛罗伦萨典型风格的靛青色蛇纹石三节座。器高89cm,连座高184cm;手指局部损伤佚失。

这是件新古典主义发展到19世纪顶峰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品之一,忠实地秉承了新古典导师安东尼奥.卡诺瓦的艺术精神 。相比于罗浮宫所藏的断臂维纳斯,它在固守古典唯美的基调上,人体轮廓和肌理写实及其雕工,远要精准细腻得多。它抓住了女神半蹲沐浴时侧身的一瞬间,极富动感。拧转的身躯使雕塑家得以通过肌肤的褶痕更好地描绘其性感丰腴的美感,而娴熟地运用人体构造的技巧使雕塑看上去更饱满而和谐。维纳斯的神性和宗教的象征意义被削弱了,但现实世俗化女性形象的淳朴、自然、温柔得到了彰显。这个承袭和变革,颇类同于中国古代雕塑史里观音菩萨形象和工艺的演变,自北魏石雕造像的凌厉严肃刀锋发展到宋代时期的柔和甜美。

 

雕塑,是赋石头予生命的艺术。

它与绘画,是纯艺术最重要的两种表现形式,是一切美术之母。

古希腊罗马的大理石雕塑,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重要的古代艺术品种之一。罗浮宫所藏的古希腊大理石雕米洛岛的断臂维纳斯雕像,对于髙古艺术收藏而言无疑是世界第一号藏品。

http://s1/mw690/c71c77a8g7c53fa64e1c0&690

当然,这件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绝顶瑰宝,就肯定不是我这等中国收藏者所能够企望的了。拥有一件19世纪的新古典名家珍品也就已心满意足,一慰夙愿了。

 

新古典主义是西方艺术现代变革的产物,兴盛于18世纪中期,并迅速在欧美地区传播,意在用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振兴当代艺术,推崇怀旧、自然、质朴、高尚的艺术理念,提倡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复古风格,借古开今,以对抗、否定贵族阶层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的浮靡奢华艺术风格。它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这个艺术流派,继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等人之后,再次在雕塑艺术上取得非凡的发展,对人体结构的解读和描述更加写实、精准和细腻。

 

从美学上说,文艺复兴是对于古典价值的第一次发现与肯定,新古典主义则是对于古典的再次深挖和利用。文艺复兴试图唤醒被中世纪人文枷锁和宗教迷信所淹没的人性,而新古典时期呼吁的是被历史和新生活所忽略的秩序,这个时代宣扬理性,古典形式则成了秩序的价值载体。

 

这件作品创作灵感和造型艺术,跟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维纳斯造像一样,都直接来源于收藏于罗浮宫的这件相传为古希腊大师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著名古希腊大理石雕塑残件 —— 《阿弗洛狄忒半蹲像》http://s13/bmiddle/c71c77a8gdb476fb958fc&690
http://s11/bmiddle/c71c77a8gdb478dc7898a&690
http://s11/bmiddle/c71c77a8g7c53f1a9486a&690
 
上面罗浮宫馆藏的两件,都是出土器,都有不同程度的严重残损和器表土咬钙化痕迹。笔者收藏的这件购自于阿姆斯特丹的《沐浴的维纳斯》,是件传世器,体面也亦有非常自然的氧化老化痕迹和传世轻度伤损,非常开门。
 
然而近年来欧洲艺术市场上出现的标称是 PIETRO BAZZANTI 作品的拍卖品并不在少数,拙劣的东西和高仿品泛滥成灾。诸如近期欧美拍场上出现的这两件虽然尺寸不一,但几乎类同的维纳斯拍品:
 
http://s8/bmiddle/c71c77a8gdb4825075897&690
                                  (高72cm)
http://s8/bmiddle/c71c77a8gdb48388d4157&690
                         (66.04cm x 34.29cm)
 
很显然,这两件与笔者所藏这件,差别就不仅仅在于尺寸都缩小了,其造型的准确性、刻画的细腻程度都相去甚远,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艺术家所为。即便说,当年亦有今时职业艺术家的惯用谋生伎俩,即一件作品成名后,通常会以其工作室之类名誉批量复制、出卖一定数量的复制件 —— 当然质量就都比不上原件原创,这两件或许就是当年的这种商业情形的产物,或也有可能性。
但从古董的传世痕迹特征来看,也过分完美、新净而生涩,也就是业内俗谓的“皮壳包浆”不太对头,违背常理,毕竟,这是件家居陈设件啊,尘侵汗染,风吹雨琢总是免不了的。这种文物鉴定手段,无论古今中外都无例外。更奇怪的是,这拍品既然作者标的是PIETRO BAZZANTI先生,但却连他的生卒年号都标错。这是心虚之下的有意、还是无心呢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市场往往是只讲效益的。收藏家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和鉴赏专业能力,时刻保持警惕性,才能够洁身自保,少交冤枉学费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