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013-12-21 18:56:51)

浅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做学生的好老师,不做学生的小保姆

内容概要:一年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年龄小,自觉性差,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所以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至关重要,老师当要好领路人,做好启蒙者,增强孩子的自觉行为习惯和能动性,教师的管理工作更省心,真正成为孩子的好老师,而不是事事其力亲为的“小保姆”。

主题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年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年龄小,自觉性差,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所以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对一年级学生的成功管理可以说是“斗智斗勇”,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后的幼稚、完全自由松散的状态,渐渐成长起来呢?这是每一个一年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重在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嘛!老师当好领路人,做好启蒙者,增强孩子的自觉行为习惯和能动性,教师的管理工作更省心,真正成为孩子的好老师,而不是事事其力亲为的“小保姆”。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一年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     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园,对班集体的认识不是很深,不明确自己和同学、同桌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正确处理这几种关系,学会分享,理解集体的含义。向学生引导学校和班集体也是一个大家庭,要爱这个大家庭。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建立起良好的生生和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班级。

二、     养成自觉服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习惯

“家有家规”,学校这个大家庭也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要学生养成像在家听爸妈的话一样,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做到自觉服从学校的正常合理管理。

三、     养成乐于表现的习惯

小学生是喜欢表现自己的,即使他们做的不是非常好,乐于表现也是良好性格的一种表现特征,我们要防止学生在学校形成孤立、自闭忧郁的性格,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老师,要富有爱心,用语言和行动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表现自己。

四、     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学习产生兴趣,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才能让孩子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形式要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     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做作业,是学生的必须任务。自觉完成作业,才能巩固学生当日所学。所以我对于一年级学生每天都会布置课堂正式作业和家庭作业,正式作业我要求学生在校必须完成,在此同时可以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督促每个孩子完成作业。家庭作业我以为不会放任自流,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作业记录本,要求家长监督完成,并认真批阅。长此以来,学生形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习提高快。

六、     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做文明的小学生,要从一年级开始教育。培养学生使用文明语言,见到老师要问“老师好”,进办公室要打报告,捡到东西要交公,长期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学生的德育素质将会得到很大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能体现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

以上是我在管理一年级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我深深体会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配合这些养成教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多提醒,多引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养成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更是这样。只有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学生的行为举止,多做正面引导,才能使小学生养成应有的良好习惯,比如,上课时我们要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纠正坐姿,不能随意说话,发言要举手,不能随意走动,有事打报告等等一些小事,但在一年级学生中,这些是常见的,这也就是一年级难管理的原因。但这也并不是无法纠正,主要靠老师的不断提醒和正确引导。

二、     奖惩结合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非判断力差,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大小事进行公正的处理,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要奖罚分明,促进学生是非观的形成,同时也是一种教化作用,这样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上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榜样

小学生喜欢效仿,荣誉感强,老师表扬什么,他们都愿意以此为榜样,表现更好,所以教师要多在班上树立榜样,从不同方面鼓励激发学生进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不是完美的,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亮点,老师就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找出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在学生中树立起榜样,比如谁最孝顺,谁最诚实,谁学习最认真等等,树立榜样越多,学生能够去学习和效仿的对象越多,那么孩子们自己的优点也会越来越多。

四、     以身作则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老师的言传,更需要老师的身教,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晨不能迟到,那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我一般每天早晨至少提前5—10分钟进课堂,先督促学生及时交作业,组织学生早读,再拿着抹布去擦窗台和玻璃,然后把走廊和花坛前的垃圾和树叶清扫干净,接着回到教室再把讲台整理干净,把卫生用具归类放好。让学生知道:老师来得真早,老师也爱劳动。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从小抓起,从一年级抓起。对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应当慢慢的长期引导。我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看他们总是做不好某件事,就有种想要亲手替他做好的冲动,然而理智与责任告诉我: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我的为师信条是“做学生的好老师,不做学生的小保姆”,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责任在教会他们怎样做好事情,而不是替他去做。

 

参考文献:

1方春生.认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以点滴做起[M]山西语文教育出版社,20081
2、葛慧阳.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量和紧迫性[M]山西语文教育出版社,20085
3、吴力刚.班主任之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