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谱》创修自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宣统、民国时期曾数次续修。今传有宣统、民国间的抄本,藏于刘氏后裔家中。该谱以明洪武年间刘某为一世祖,至清宣统修谱共“历二十三世,凡六百年”(清·刘源兹《重修刘氏族谱序》)。《重修泰安县志》卷一《舆地志·氏族》载:“颜谢刘氏:族谱以申甫为一世,然自齐河迁颜谢者,实自申甫孙伯聚。迨清宣统四年(1912)续修族谱,至荣昌为二十三世。”刘志学为其中第十三世,刘志学的生平事迹虽于正史方志无征,但从族谱及其它史料上尚可略稽崖略。
http://s12/bmiddle/003DZuhWzy7jqgv88J5bb&690
纵观前后记叙可知:刘志学是泰安州南乡颜谢村人,其生活时代约在清朝康乾年间。颜谢村刘氏在明末称得上是世家望族。谱载刘志学高祖应登,“以婿萧大亨封督府(引者按:即总督)衔”。萧为万历朝尚书,刘氏因此而荣贵一时。及至明末,大顺军攻泰安,应登之孙孔训预守城之役,“城陷死之”。其表兄、萧大亨之子协中亦死此难,事见清初王度《伪官据城记》及《小腆纪年》。刘孔训即刘志学之叔祖(十一世)。经此大劫后,萧刘二族家势渐衰,史册无闻,只有清乾隆间泰安知府宋思仁在刊刻萧协中遗著所作的序中,提到当时的萧氏后裔萧浚“式微已甚,且贫困益急”(《泰山小史序》)的情况。从这里可推知二族在明亡后已家道中落。2001年颜谢村委拆除旧屋时发现墓碑一方,上镌文云:“兵刑两部尚书衔刘公讳…”。当为刘应登墓碑,兵刑尚书盖因萧大亨而封赠。http://s10/bmiddle/003DZuhWzy7jqgxA2Ipb9&690
根据上述《岱庙履历纪事》“画工画像”和《刘氏谱》的记载,我们就可进一步推定张所存延请的画工,就是民间画师刘志学(由于壁画篇幅巨大,因此当是以刘志学为首的一个艺人班子)。这时他约在中、青年。
《刘氏谱》上关于刘志学绘制壁画的记载虽失之太略,但仍能说明几个问题。
记载虽未出现壁画名称,但所说的“峻极殿壁画”当即是今天所见的岱庙大殿壁画。因为《刘氏谱》编修于清同治年间,而撰谱者记此事仍写作“峻极殿壁画为其所绘”,说明此时刘氏所绘壁画尚存,是为撰者所见之物(否则,依照史法则应注明“佚”或“今佚”,或直书“曾绘峻极殿壁画”字样)。总之,清末的峻极殿壁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二、撰谱者记载此事言“绘”而不言“重绘”、“补绘”,张所存碑文中也写作“画像”而不作“补画”、“重新”等,这就使我们从碑、谱遣词上也可得到结论:今岱庙大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创作权应归属刘志学。http://s5/bmiddle/003DZuhWzy7jqh9FEtCf4&690
另外,笔者最近又发现了刘志学所画的一幅“年节图”,内容为过年时迎客、祭祖、放鞭炮等场面,人物栩栩如生。画高1.7米,宽1米。画面下有“会首”刘世均、刘邦弼、刘邦臣、刘晋民、刘信民等人和“绘事”刘志学的题名,及“乾隆九年(1744)甲子暮春吉日”字样。按《刘氏谱》记刘邦臣“曾结祖庙社,如九老图”,志学即在会中,则当年届耄龄。故知此画为刘氏晚年的作品。
刘志学卒后,葬于故里,颜谢村北原旧立一方碑题曰:“刘公志学之墓”,惜毁于近世浩劫。
综上:岱庙壁画创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稍前,其作者为刘志学等泰安民间艺人。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这幅“伟大精密”的艺术长卷,在“美术史、绘画史、壁画史上均有它的地位”(俞剑华先生语)。而它的作者——刘志学等这些被历史湮没了的民间画家,也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