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上的龙纹(解析)

标签:
瓷器上的龙纹 |
分类: 转载博文 |
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起源于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至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龙纹在瓷器上的出现大约在南朝晚期至唐朝,宋元时期龙的形象演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
清康雍乾三代,龙纹出现更为频繁,在瓷器装饰纹样中,龙纹的运用非常广泛。此时的龙纹装饰技法多样,绘画精致,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和颜色釉等。不同的装饰技法体现的艺术效果也各有不同。
http://p1.pstatp.com/large/7da0000142a0fccedf3
康熙朝龙纹头大,身较细,龙身翻转卷曲,气势凶猛。如镇江博物馆藏康熙款黄地紫绿戏珠龙纹碟,碟内底绘二龙戏珠纹,周围绘火焰纹,火焰为连续的“山”字形。
http://p1.pstatp.com/large/7da000014ca8120b322
康熙款五彩龙凤纹碗,碗内底(图2)绘龙戏珠纹。此两件碗所绘龙纹,均为方头宽额,龙身呈“弓”形,纹饰描绘精细,特别注重须、爪的刻划,龙爪伸展,龙的食趾和拇趾距离较大,呈“风车”状。在龙的绘画技巧上使用勾描的方法,具有立体感,绘画笔触有力。正面龙纹也是瓷器龙纹装饰中的一种,这种龙纹装饰构图十分明确,主题性强。
http://p3.pstatp.com/large/7da000014f374f1ff3b
康熙款黄地绿龙纹碟,内底绘正面龙纹,正面龙纹的最大特征是龙首部分,方头宽额,龙身盘曲,怀抱一枚火珠,气势非凡。龙头方头宽额,是康熙龙纹的典型特征(图3)。
http://p1.pstatp.com/large/7da0000153e8c08be3b
雍正朝龙纹绘画雅致细腻,色彩柔和典雅。馆藏的雍正款青花云龙纹碗(图4),碗外腹绘云龙纹,龙身细长,龙的表现上突出龙角以及龙须,给人怒发冲冠的感觉,云纹呈壬字形。雍正的云龙纹继承了康熙朝云龙纹的风格,在构图中呈散点状,将龙纹与云纹相结合,共同构图。
http://p1.pstatp.com/large/7b60004f8c06917aa8b
乾隆朝龙纹繁缛、华丽,龙纹装饰满而密,显示出华丽的风格。馆藏乾隆款绿釉云龙八宝纹盖罐(图5),盖罐腹部的龙纹,张牙舞爪,龙发浓密,向上飞扬,动感强烈。卷云的形状类似于长脚如意云,乾隆云纹特点是长脚如意云,这是典型的乾隆朝风格,其辅助纹饰是火焰纹,火焰纹继承了康熙朝的特征,为连续的“山”字形。青花黄釉戏珠龙纹盘(图6),盘内底绘戏珠龙纹,盘口沿下绘二龙赶珠纹,火珠在前,龙在后,龙怒目圆睁,龙爪非常有力,奋力向前追赶火珠,周围绘火焰纹。
通过以上对镇江博物馆藏清康、雍、乾三代官窑瓷器上的龙纹介绍,大体上对清三代龙纹的特征有所了解。康熙朝龙纹威猛、雄壮;雍正朝龙纹含蓄、纤细;乾隆朝龙纹繁缛、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