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旭东:早评分析(11月24日)

(2014-11-24 07:52:35)
标签:

股票

基准利率

融资成本

李旭东

趋势

分类: 盘前透析

李旭东:十年投资管理及资本运作经验“中瑞基金”创始人及基金经理,全盘感觉一流,分析准确每日(早.午.晚)三篇博文,每日早博关注个股。敬请关注!请收藏笔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jztlxd

今日关注:601166,600832,601318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本次降息有助于在明年初存量贷款重定价时系统性下调融资成本,特别是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小微、三农,当然还有房地产。存款上限的提高,在为最终完全解除奠定基础,也是避免吸储困难。这次降息是意义重大的,是拐点性质的降息,接下来会是一系列降息。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无风险利率。降息非常有利于大家稳固和改善实体经济看法,另一方面房地产等权重板块将会受益。央行对此次调息解读的重点是:1、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2、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3、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两年多以来的首次降息决定,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这一市场预料之外的宣告导致多种大宗商品出口国家的货币汇率立即飙升,市场高度预期中国会有更多的原材料需求。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能无法实现7.5%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目标,将是1990年代以来的首次。在此消息刺激下,商品货币集体跳升。澳元兑美元自0.8629,最高升至0.8722,升幅将近100余点。其他商品货币纽元兑美元也大幅上涨,美元兑加元重挫,不过加元上涨幅度较澳元和纽元较小。现货黄金和现货白银大幅走高。欧股市场受到推动积极上扬,主要区域指数全面大涨,欧股指数大涨2.06%。欧洲泛欧绩优300指数涨幅扩大至1.3%,标普期货上涨0.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分别收于纪录新高。
 
    降息最主要的效果是减轻债务偿还压力、改善企业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从而抑制不良贷款生成速度、降低金融风险。降息是引导融资成本下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在时点和幅度上超出市场预期。这次较大幅度降低法定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企业降低实际财务成本,减少违约风险,从而缓解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同时,非对称降息不仅会对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而且更是对银行能否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进行的一次体检。此次利率调整后,社会融资成本有望下行,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以缓解,但银行利差将会收窄,影响银行盈利。本次下调基准利率可以令利率敏感行业受惠,对券商、保险、非金融、房地产等板块均是利好。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已形成,降息将强化此趋势。相比47万亿的储蓄、25万亿的理财和信托,A股11.5万亿自由流通市值成长空间更大。
 
    央行利息的变动影响市场的走势分短周期和长周期,短周期是对当日和次日的利好和利空的刺激与消化,而长期来看,利息的变动会助推趋势的运行。在调整趋势中,无论加息还是降息,反应到股市中的都是加速调整趋势的运行。而在上涨趋势中,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短暂影响之后,都会助推指数的上涨。这是因为,每一次利息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印象都有个滞后性,而股市的趋势是在经济拐点出现前已经形成。因此,周一的大盘没什么问题,而很多个股在高开时是否需要卖出值得斟酌。货币市场在周四结束时出现异动,短期资金趋近,加息又利空银行股,而银行板块在周五则出现了显著地上涨,巨量资金来自哪里???前期的打压又目的又是什么???,这个两个问题实质是解决了2445点的反弹是反抽还是洗盘结束新一轮上涨的疑问。周一大盘能高开多少,冲高到何处很难预测。指数站稳2442已经改变了牛熊的趋势,看好大盘的后势,年内2600不是梦,短期压力压力在2550附近。短期策略,则建议在利好下,落袋为安,等待回调后的新机会。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大幅高开则是一次很好的调仓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