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典诗词鉴赏题
(2019-02-01 09:09:53)寄和州刘使君
张 籍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0.(5分)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解析:诗题及注释交代和州为刘禹锡任职之地,颔联中的“沙口堰”“水心亭”均为和州之景,由此可以推知此诗中的细节描绘均为作者对友人举止的想象。刘禹锡“闲”的表现根据前两联概括即可,“把酒当春”“常去赏花”概括的难度不大,“绕道送客”稍有难度。“闲”的原因由“别离已久犹为郡”可知刘禹锡常年在地方任职,远离朝廷中枢,不受重用,不得不“闲”。另外,刘禹锡饮酒、送客、赏花可知其情趣高雅,寄情于山川风物,可概括为志趣高洁,“喜爱自然山水”。
11.(6分)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概括诗人的情感是诗词鉴赏的热点题,本题只要求概括并未要求分析,因此答题时要尽可能全面。“诗情更远”暗示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誉;“醉中高咏”暗含作者对友人不受重用,不得不做闲人这一境遇的同情与关切,并有劝勉之意;“有谁听”表明友人身在和州知音难觅的孤单处境,并暗示远方的自己理解友人的心意,是友人的知音。
创作背景:
张籍,祖籍吴郡,生长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张籍长期在外地宦游,对于故乡的风物十分怀念,到了乡情难耐时,赋诗作文是他倾泻乡愁的好办法。张籍《忆故州》有“如今身是他州客,每见青山忆旧居”句,看似如诉家常、平平淡淡,而想念家乡的情思却是浓烈而深沉的。
张籍的友人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遭人攻讦而失势,接连被贬放。长庆四年夏,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的诏书下达。张籍听说刘禹锡被贬到自己的家乡和州,于是给刘禹锡写书信,并附上了这首诗。
简析:
诗首联交代自己与友人刘禹锡分离已久,友人长期踯躅外郡,官场失意,接着描述故乡风物,想象刘禹锡在和州的闲适生活场景:送客登临、流连风光。“沙口堰”, 又名沙浦、沙河,在和州城东十里,水流汇入长江。“水心亭”,在三老堂西,因亭有古梅,曾名梅堂亭。尾联抒写对友人才华的赞誉,对友人境遇的劝慰和深深的关切之情,并以知己自许,暗示自己能“听见”友人的醉中高咏。
补充注释:
犹:尚且,还。
为郡:担任郡县的地方长官。
倒酒瓶:指饮酒。
特:特地。
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