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元红绿彩岁寒三友玉壶春2

标签:
玉壶春红绿彩元代教育 |
分类: 瓷器 |
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方法是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器上,用笔蘸红、绿彩料,进行描绘。然后,置于炉中,用800度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州县,以地属磁州而得名,是宋代北方民间瓷窑之一。50年以来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和故宫博物院先后对磁州窑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发掘,著名的“张家造”瓷枕就是在此发现。仅观台镇、河东岸窑址100多平米的试掘面积就发掘出瓷器标本2636件,历史土层丰富,其中发现红绿彩瓷碎片。以观台窑址小面积试掘的第七探方为例,探方自上而下共分7层,一、二层出土瓷器具有典型元代磁州窑作风,第三层出金代“正隆通宝”铜钱,以下四至七层有“元丰通宝、绍圣通宝”这应属于北宋神宗至哲宗时期通用的钱币。也就是在这一段土层中出土红绿彩残片!在结合其他窑址的考古发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这种新品种首先在磁州窑出现,然后是磁州窑系的河南禹县扒村窑、新安县城关窑、山西长治东村窑、临汾窑、山东淄博窑等普遍效法试烧。所烧成器,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红绿彩瓷在磁州窑首创不是偶然的,有一个发展的必然性。在技术上,绿彩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低温釉烧制方法,吸取了唐代长沙窑白釉绿斑纹的装饰技巧,磁州窑在北宋时期已烧出了低温孔雀绿釉瓷器。宋金时期,低温绿釉开始用于装饰白釉瓷,受到了当时老百姓的欢迎。红彩虽然是定窑在北宋时创烧,但其技术首先为磁州窑借鉴,获得白釉矾红鲜丽的效果。然而,将红彩与绿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白釉瓷器进行装饰,低温二次烧成,则成了磁州窑的创新。北宋时期磁州窑产量相当大,但北宋墓葬出土瓷器主要为景德镇白瓷,耀州窑青瓷和定窑白瓷为主,而磁州窑器物鲜于报道,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磁州窑瓷器很少为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们所赏识和使用。因此宋代文献不见记载直到明初《格古要论》一书才有所记载。
http://s14/bmiddle/c6b74842gdaf28d4c9fed&690http://s11/bmiddle/c6b74842gdaf292662b6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