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记录:家庭,孩子性格习惯的塑造场
(2018-03-14 22:13:11)分类: 2017年西安市小课题 |
家访记录
小张张
小张张,一个胖乎乎的男孩。课堂作业书写、读书、收拾文具、整理书包速度都极其慢,面对老师的督促他好像不为所动,总保持着自己那慢悠悠的状态,老是心里急,他却表现的一点都不着急。
与孩子的母亲进行沟通,了解到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做事就属于慢性子,在家里的表现跟学习的表现如初一辙。母亲的性子比较急,而父亲性子比较慢,家庭教育孩子的过程,你观念不同,一母亲过度的批评督促,而父亲呢过度的袒护造成孩子没有一个标准的认识,当面对母亲的都促使他会去寻求父亲的帮助,而父亲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与母亲争吵,母亲对孩子督促落实不到位,家庭教育处于矛盾之中。孩子母亲回忆孩子从小做事慢半拍,加之家庭的影响,那是做事节奏越来越缓慢,面对母亲的督促,大多无动于衷。先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一切可以慢慢来,不觉得拖拉是坏习惯。母亲觉得对孩子的那种么很着急,但是有时却使不上力。在海管理孩子的过程中从有要求到弱化要求,至今变成了没有要求。
是与母亲沟通后,尝试多鼓励孩子加快自己的书写速度,而不要一味的批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利用和父母进行小比赛,激发孩子产生提高速度的心理需求。老师在学校尽量以正面积极的鼓励引导孩子不要放弃,发现其有提高速度或改善,拖拉现象的小细节小变化时及时夸大,及时表扬肯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能改变拖拉的毛病,树立自信心。
高炯章
他是一个胆小的男孩,课堂上沉默不语。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活状态比较拖拉,识字量少,从读书困难书写困难。
孩子的爷爷沟通后了解到孩子属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目前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在爷爷的眼里,总觉得孩子小,对孩子的学习不由得降低了要求,公司了,孩子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写而忽视了孩子的读、想、看,孩子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被动。
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校表现,与家长约定,对孩子的一认识和要求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的阶段,要与他的年龄相符,让他进行与年龄相符的学习。孩子识字量少,鼓励孩子课外多读书,还可以,孩子一起来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可缺失的,让孩子要和自己的父母多接触,避免孩子形成孤僻的心理。对于孩子而言,打开他心里的那把钥匙才是至关重要的。
杨之卿
他是一个长相清秀的男孩,汤上偶尔会举手发言,但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不在状态,对于老师让干什么问了什么问题?其他同学说了什么,几乎都不清楚。上课期间会不由自主的东张西望,写课堂作业过程中看别人的次数远远多于看自己的次数,写字过程中会不由得晃动双腿,作业书写质量极差,在老师的时时关注下,才会动笔写字。
家长介绍孩子在家学习整个处于被动的状态,需要家长时时陪护在跟前,不断提醒去看书动笔,家长也感到费力。对此现状老师建议家长在陪护孩子进行家庭作业书写或家庭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提前先做好准备再开始学习,学习过程张弛有度,引导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能坐得住。
嘉琪
嘉琪是一个文静的男孩,课堂纪律比较好,在课堂作业书写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会不由得多次停顿发呆,造成作业拖拉。与母亲沟通后发现,作业书写与课堂作业书写状态几乎一样,书写费力费时而且质量不高。数学的过程伴随的是家长的不断督促。
面对这个现状建议,家长运用闹钟,让孩子先建立起时间概念。每次作业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开始写之前先排列好作业顺序,完成作业期间要让孩子进行休息,孩子继续调整状态,积极的进行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但切记一定不要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加作业,以免激起孩子逆反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
前一篇:拖拉作业之边玩边做作业
后一篇:课堂作业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