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7小课题 |
提高一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内容提要:
注意力是重要的心理活动的能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汉语老师尤其是一年级汉语老师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难以保持较长一段时间。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或学前班升入小学,从课程到生活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课堂上注意力很不集中,因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要想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我们可先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下手,让学生能够全身心走入课堂。通过创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汉语的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累中得乐,开始主动学习。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消极的“动”变成积极的“动”。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学习。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 创改教学方法 教学灵活多样 消极的“动”为
积极的“动”
一、重视课前五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而且还没有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在一节课的开始时,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结合汉语科学习特点,在课前五分钟可进行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和课堂学习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唱一些有关学习习惯或者是一些增强自信的儿歌。如上学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为了让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让学生唱知识歌,例如:在教汉语拼音时让他们唱“声母歌、韵母歌”。为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事,或自己知道的事,并以此导入新课。
当学生习惯了课堂学习后,还可以进行课前复习。例如:抢背课文、选字组词说话、听写汉字。这样,既可以逼使学生必须预先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的到来。
二、创改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保持长久与注意对象关系密切。如果注意的对象是有趣的、变化的、活动的,则注意就比较稳定;反之,如果注意对象是单调的、静止的,则注意就较难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创改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发展学主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兴趣地学习,提高课堂效果。比如一年级的汉字教学中,那些生字、词语如果单单让学生读,则注意力最多持续5分钟,而通过领读、抢读、比赛读、小组读、读一读做一做等新异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会兴趣大增,注意力也一直保在较高的程度
三、教学灵活多样,强化学生个别训练。
不管是其他学科还是汉语学科,如果教学节奏拖沓,个别训练人次低,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保持。我看了一些新课程下汉语教师的公开课,总结发现他们上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节奏紧张有序,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课堂上个别训练次数相当多,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满怀信心地去学习汉语。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讲究灵活多样。一年级的学生,当紧张的教学活动达到一定的量、持续一定的时间时,学主很容易进人学习疲劳状态。一旦进人这种疲劳状态,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阻碍。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松弛一下,比如:让学生出谜语、讲故事、说广告、集体唱一首儿歌,或者做一个简单的游戏。我想只要选材得当,一则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惰趣,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让学生蛮消极的“动”转为积极的“动”。
刚刚教一年级,还真是不习惯,学生在自制能力方面很差。我在上课时候有的学生竟然吃零食,有的还随便走来走去,坐着的学生前后左右晃来晃去,还不停地嘟囔着。有几个学生还睡着了,叫也叫不醒。而且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外面一有风吹草动,马上班里就会有很多学生站起来向外看。课堂上不允许一年级学生动,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是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按照教育规律,选取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变学生消极的“动”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积极的“动”,从而让学生的“动“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而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蛮难的,一组织学生上来表演一下或者互相之间做一做小游戏,学生们就激动得不得了。看来还需要慢慢掌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情况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消极的“动”,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我想,这也正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精神,即在当今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策略
注意,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它是我们心灵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学习注意力是指学生学习时他们的意思会指向和集中于在书本教师和教学过程中,是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注意力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护者。
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爱玩好动,自主集中注意力的意识弱,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上风,加强引导学生加强自控能力,减少注意力的分散,提高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逐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品质和学习意志力,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
一、明确细化常规训练要求,从课前准备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课堂常规训练是一个重点,要引导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学会集中注意力。例如课本文具的摆放、正确坐姿、发言要举手等都是要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课堂要遵守纪律的意识,才能确保教学任务有序完成。常规训练要求要细化如课前准备学生的文具要摆放在桌上角,需要用时再拿来用,玩具盒转笔刀都放入书包里,双手抱臂坐端正听老师讲课,降低学习玩具沦为学生玩具的几率,避免引起学生注意变得涣散。
二、课前预习要先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有意注意的占有比例。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语文学的预习是很有必要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是字词。我积极鼓励孩子做课前预习,并请家长参与督促,为进一步的语文课文学习做好准备。课前预习分三步,分别为标画自然段、读文圈画生字和词语、读通课文,三步要求层层递进,做预习,能增强学生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在课内外学生自主预习,提问的意识、上课要听课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在课堂上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做到了听他人讲话时要看着对方,能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而调整自己的音量,课堂学习注意力有了改善。
三、精心设计,课前导入五分钟,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设置悬念、猜谜语、情境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入新课须做到与生活相联系,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距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
四、适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细化课堂要求,引导学生集中保持提高注意力,多媒体的魅力无可替代,优美的图片美妙的朗读动态小视频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集中注意力。在识字五《动物儿歌》学习过程中,本课认识的生字大多具有形声字的特点,我在学生自主小组内认识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后,我适时拓展认识带有虫字旁生字,出示蜈蚣、蜜蜂、蛇、蛋等图片猜认生字,学生兴趣浓厚,认读积极主动,这样做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形声字的特点,巩固识字方法,识字效率大大提升。
在同桌二人组互相指认生字的过程中,我细化要求:两人同看一本书,一个人只一个人认同桌读对了,请你夸夸他同桌都错了,请你帮帮他。学习方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也易在这个环节注意力出现分散,往往过分注重自己的写而不抬听老师的讲评,我积极进行调整,师生对答“铅笔放下,头抬起“,“小眼睛,看老师",引导学生快速实现注意力转移,由学生当小老师点评,先看结构再看关键笔画,适时进行同桌互评,促进学生认真写、写规范。
五、关注评价角度,努力修炼教学语言,发挥教师语言的引导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学习,更是学习行为习惯的学习,也是品德道德的学习。作为老师的我们,教学评价不仅仅只关注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评价,也应关注对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评价,引导学生去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各方面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细节行为肯定好的行为习惯。从习惯具体到人,能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注意力的集中。我们班里有拓佳茹、刘明杰、俆川凌等近十名同学,胆子特别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课堂上总看不到他们举起的小手,听不到他们响亮的声音,面对老师的是他们躲闪的眼神,提问时的一言不发让我不由得着急。我鼓励他们读书时,先让自己的同桌听得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发言时要让最后一排同学听到自己的声音,通过询问同桌来了解他们的变化,引导全班同学一起来肯定表扬他们,多关注多鼓励放大其闪光点,从肯定细微处出发,师生同鼓励,使他们融入课堂,渐渐的从提问似的一言不发,到会主动举手,从声音细小到全班能听见,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变化都让人欣喜,孩子的成长可能就是那一瞬间的鼓励。
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趣为先导,鼓励人人参与,融入课堂,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七八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分散或者注意力极难集中,而且常常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我积极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学习《荷叶圆圆》时,引导学生带上动作,带上小鱼、蜻蜓、青蛙等小伙伴的表情动作来读演课文,小组比赛看哪一组不仅读得好而且表情很到位,表现好的小组带上头饰带着大家一起来演读课文,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注意力比较集中,一节课上完,大多数同学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教学效果很不错。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我积极利用小学生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做头饰,鼓励学生来演一演课文,组内演,班内演,通过演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及对话,促进学生理解课文,降低了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的速度。课堂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会看会说会听会合作,从细节处着手,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巧用巧妙运用计时器,形象化时间概念,改变学生课堂学习节奏,促进学生注意。
提高课堂注意力方法之二人组合作提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展开小组学习呢?从二人组开始吧,二人组是最小的组,它最便于操作,指导。只要有小组合作,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如不变学习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又很难维持,这该怎么办呢?我在课堂中尝试训练指导二人组,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了持续保持,学习变得比较主动积极。
说到二人组,怎样组成二人组也有一定的学问,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纪律、性情等。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同学尽可能避免成组,这样性格的人往往合作效果不佳,二人学习愈缺乏自信,因为此次落后于他人长此以往会放弃,没有了进取心。能力差异太大或性格孤傲者也不宜成组,会让合作效率下降。我在本班排座位时,将能力差异不太大,性格相对互补组成小组,使他们在活动时竞赛有可比性,学生学习、守纪会自主对比,提高自我管理里的意识和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以下环节运用二人组,在初读课文识字环节同桌互读所圈画的生字,细化要求:两个人看一本书,一个人指一个人认,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学生指认过程配合较好。写字环节也借助二人组,互提建议,再写,写字效果远胜于教师讲,进而再画星互评,教师统计全班书写情况,学生兴趣盎然。对于低年级教材中多童话多对话的现状,我鼓励同桌二人演一演,尝试加上表情动作,融入课文情境中,再小组上台演,全班模仿演,学生注意力得到了集中,朗读课文也有了感情。
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之树立榜样,关注自身行为
班级里有几个孩子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他的心总游离在课堂之外,以至于老师在上课时何时提问他都无法回答出问题,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也不知道刚刚发言的同学讲了什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心情总会变得郁闷。课堂上的他们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老师的提醒使他们的头低的更下,学习变得更加被动,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分散,该怎么办呢?改变评价吧!当我发现有人有小动作,我表扬他周围人的好行为,或同桌或小组用榜样来刺激他调整自己的注意力,纠正自身行为。孩子的心里都会有超越他人的想法,只要老师尝试点燃这个火种,孩子的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表扬时更侧重于行为,而非单个人名,这样孩子也会关注自己的行为。对于反应慢的孩子,老师可以用一段描述性的话引导其转移注意力,如像孟欣蕊这样背挺直,头抬起写字,字一定会写得很漂亮,很多孩子都会自主调整写字姿势,使自己的行为更规范。无时无刻向孩子渗透一个理念————老师喜欢态度认真的人,促进孩子转变学习态度,态度认真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之动静结合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认知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着学业成绩的高低,还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和前途,注意力和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关键。注意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时抓起,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随时随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级的学生,六七岁左右,他们比较喜欢星星,歧义的失误,形象生动的事物,有知识才能相联系的事物和人物,能够引起孩子愉悦,轻松的心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