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4-05-20 13:44:45)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
3—4岁幼儿分离焦虑的引导策略研究 |
结题时间 |
2014年2月 |
|
关键词 |
分离焦虑 |
|||
摘
|
第一阶段(提出课题,制作相关记录表格。 第二阶段查阅以有关于““3——4岁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方法都有哪些,并作收集与统计。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通过及时记录、对比、分析不同幼儿的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表现症状和不同有效措施的运用。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整理、统计分析手中资料;得出结论并撰写结题报告。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帮助3-4岁有不同时长分离焦虑的幼儿缓解分离焦虑症状。 2、帮助家长了解与学习有关幼儿分离焦虑的知识。 3、运用记录、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分离焦虑带给幼儿的情绪、心里变化的原因。让年轻经验欠缺的老师从工作中了解到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懂得如何运用正确引导的方式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情绪。 |
|||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对于幼儿来讲,与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自信的,尤其是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是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离开亲人后,幼儿会感到不安全,面对亲人与自己的短暂分离,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安抚或哭闹。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⒈心理学家朱立新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其中,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陌生的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动因,那么这个动因是否会表现出来,则要看母亲是否离去,母亲的离去一方面加剧了幼儿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使幼儿的思维产生倒退,认为不在眼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 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
三、研究的目标 1、幼儿能逐渐消除哭闹、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心情忧伤的情绪,消除心里的不安全感。 2、幼儿能开心来园,能与家长主动道别。 3、尝试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课题的需要,查阅、分析、整理幼儿“入园焦虑”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适合幼儿实际的引导方法。 2、观察法:通过不同幼儿的观察,细致了解到幼儿的不同入园焦虑症状,将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记录,进而对入园焦虑的幼儿进行分类。 3、对比法:将有入园焦虑的幼儿进行不同时间的对比,不同孩子的入园焦虑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一周有的一个月有的幼儿甚至用时更长,将这些幼儿的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如实记录幼儿的情绪成长。 4、总结法:通过观察法、对比法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入园焦虑幼儿的症状,充分利用文献中的知识对于幼儿进行合理的情绪调整。
|
|||
结
题
报
告 |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二阶段(2013年6——9月)查阅以有关于““3——4岁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方法都有哪些,并作收集与统计。 第三阶段(2013年9—12月)课题实施;通过及时记录、对比、分析不同幼儿的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表现症状和不同有效措施的运用。 第四阶段(2014年1——2月)课题总结:整理、统计分析手中资料;得出结论并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1、幼儿园入园前全面家访,与家长聊一聊、孩子抱一抱,增进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2、创设温馨的育人环境,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3、本学期中发挥晨间接待在幼儿入园情绪中的积极作用。
八、研究结果与成效
九、存在问题及改进 1、在前期的家访和家长培训及观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家长有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入园情绪波动较大。 2、幼儿在参与活动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个别幼儿焦虑情绪很强,有各种不同抵触幼儿园生活的心里及行为表现,研究缺乏个案针对性,尚未形成解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