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杨玉环进宫前,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来,唐玄宗见到了杨玉环,马上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于是唐玄宗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 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5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 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这件事情,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有所记载:“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 惟寿王。”就是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
由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遭到 太大的反对。然而将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封为皇后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纲常伦理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是无法“母 仪天下”的。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对寿王李瑁来说,自己的妻子突然变成了自己的母后,必然会激发他的更大怨恨。到时候发生政变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点使得 唐玄宗不得不加以提防。
而且杨贵妃虽然聪明伶俐,能够随时迎合皇帝的心意。但李隆基对她也并不是百依百顺。天宝五载和天宝九载,杨贵妃先后两次被李隆基驱逐出宫。驱逐的原因,史 书没有明言,不得其详。当然,每次驱逐杨贵妃后不久,多情、痴情的李隆基就会后悔,思念不已,很快由高力士将其接回宫中,礼遇如初,欢爱如旧。可以说,杨 贵妃对李隆基而言,是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李隆基觉得并不适合做皇后。
唐玄宗晚年虽然有些沉湎于男欢女爱,沉湎于声色娱乐,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皇帝。他也意识到了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 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统治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 后。
除了对权力平衡的考虑外,还有一点是唐玄宗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杨贵妃一直没有生育。杨贵妃不生育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 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 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没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 理由封她为皇后。
有唐一朝,杨贵妃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却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聪明的杨贵妃也许觉察到,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