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与学习:读《因计算机而强大》

标签:
读书 |
分类: 读万卷书 |

认知里,计算机一直以其工具属性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未曾想过,计算机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思考与学习的。不得不感慨一些学者思维的开阔和认知的超前,这本1980年出版的书现在看来都新鲜,正是这些思想火花让人类不断进步,这也是思考和学习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脑中有几个关键词:编程文化、思考方式、认知学习。
一、编程教学的本质
二、学习发生的过程
编程教学摸索中,有时候会质疑自己讲的内容是否太难了,区分于制作一个作品,有些程序训练的是算法实现,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是我和学生都需要锻炼的。最近讲到“重复执行直到……”,对于循环终止的条件学生无法理解,我觉得是我讲得不够清楚,对于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描述性语言。为什么我讲不好,是我对编程的认识还不足,自己没有经历过结构化、分析性思维的练习,更谈不上重组后给学生,所以孩子们痛苦地对我说“好难啊!”转念一想,孩子会说难说明他已经努力地去理解了,如果能长期有这样的思考过程,智力活动会发生惊人的变化,这也是符合作者将结构化编程作为思考模型的初衷吧。道重要,术更重要,如何创造让思维模型生根发芽的土壤,直接指向教育研究,于老师而言便是落实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等同与老师的教学环节,在备课的时候总是想着从老师教的模式出发,细致些的如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对于每个环节学生活动的推进似乎考虑的少了些,至少我现在好像是这样的。与其说是备课,我更想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先经历一遍这堂课的学习过程。
三、自我的认知学习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我逐渐发展出一种能力——在脑海里转轮子,并模拟因果关系链“这个轮子向这个方向转,那个就一定那么转……”真是羡慕作者能体会到“齿轮的魔力”!很多技能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但认知加工过程的训练是比较难的,“齿轮把很多无比抽象的概念变成可以在大脑里运转的思维”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这本书中,作者大量提及和创新应用皮亚杰的理论,庆幸学习了点阶段论和同化等概念,以至于没有完全一脸懵。第7章中作者介绍有效学习的理念和理论渊源,其中结合自我研究谈及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还涉及儿童心智系统,这部分读起来非常吃力,需要学习理论基础再精读。不过到让我想到,我们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否有关注过自我的认知加工过程。编程的学习是训练结构化思维,变成强有力的思考方式,这种认知风格自己形成了吗?在自己的大脑中如何形成的呢?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在学着学习、学会学习,很简单也很难:一件事情,如果你能把它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那它就会变得异常简单;如果不能,那它就比登天还难。
思考的本质真是一个哲学又玄学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