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管理是制度管理

分类: 精益管理 |
一流的管理是制度管理
管理好团队的每一个兵
一个管理者的最大成就是,构建并统率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与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
可是,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性格百人百样,要管理好这些员工并不简单。
一流的管理是制度管理
一提到制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和“限制”“约束”之类的词汇联结在一起,似乎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员工的。
诚然,表面上看,加个制度的目的都是约束。但是,制度的目的和管理的目的是两回事。
制度管理的目的是:依靠制度提升组织效率。制度管理将一切合理的东西,用制度来规范和固定下来。在这个组织内,所有成员职责清晰、流程有序、配合紧密、有章可循,其结果会使1+1远远大于2。
假设同样的人数、同样的装备、同样单兵能力组成的两支部队,一支是制度管理,一支是散兵游勇,他们对阵,前者的战斗力必然远远超过后者。
具体来说,人治有哪些弊端呢?
第一,人治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使员工难以适应。
第二,人治带有专制性,缺乏民主性,决策极易失误,人际关系也极易紧张。
第三,人治常常过不了人情关,奖亲罚疏、任人唯亲的事情一但发生,领导就会逐渐失去威信和凝聚力。
第四,人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昙花一现,治标不治本。
有鉴于此,一流的企业都重视制度管理,用制度将一切合理的东西固定下来,同时也将一切不合理的排除出去。
联想的柳传志曾说:“20年的中国企业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被淘汰的要么是适应不了环境,要么是在管理方面出了问题。现在能找到的、说话有席之地的,都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在研究真正的企业管理、企业运行规律的,我觉得这才是经营正道。"
远大集团的总裁张跃,对制度的推行到了固执,甚至偏执的地步。张跃从生产到非生产,从大事到小事,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比如接待外来参观人员,事先要根据对象制定专门的、唯一的接待程序。前来的参观团什么时候到哪里参观、由谁领路,参观多长时间,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计划。进行精心准备和安排。张跃说:“我一直觉得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分,要么成要么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
我们都知道:政府的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就不会轻易更改。因为法律法规是严肃的,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也需要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否则,朝令夕改,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再强烈的信心也会全部震散,再优秀的团队也会茫然失措,再结实的建筑也会最终倒塌。
可是,管理者朝令夕改也是有苦衷的,例如:制度不合理,与原先的一些制度发生冲突,改!
制度不具备操作性,执行起来反而有损效率与公平,改!制度有漏洞,该规定的没规定,不该规定的有规定,改!
......
如何克服以上“苦衷”呢?
1.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不能一听到制度管理好,就从电脑上下载一大批制度条文,修修改改就完事。
在公司创业期,制度建设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先从简单、易于执行的开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制度再度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初期过:全面和细化,会出现很多不实用、不能用的制度,而员工则会被这些纷繁的制度搞迷糊。
2.实践,远离教条
以制度管理的目的为参照,判别单个制度优劣的最高准则是:是否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升?制定某一制度,除非它对员工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有利于企业组织效率的提升,否则就没必要制定。企业组织绝不能为了限制而限制,而应该为了组织的高效(兼顾公平)而限制。
3.听政于民,双向沟通
以想象代替现实,制定出来的制度会在现实中触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花了很长时间制定了厚厚的制度,就是执行不下去。因为光有生硬的制度,却没有体现人性化和导向性。正确的做法是,在制定制度前期,多与员工进行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
读好书 交高人
———本文摘自程学友著《赢在团队,胜在管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