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知识点与易错点分析
(2014-03-07 11:21: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过程性分析资料 |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知识点与易错点分析
(一)长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
顶 |
面 |
棱 |
||||
|
个 |
个 |
形 |
大小关系 |
条数 |
长度关系 |
|
|
长方体 |
8 |
6 |
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
12 |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
|
正方体 |
8 |
6 |
都是正方形。 |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
12 |
长度都相等。 |
3、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能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能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
易错点及教学指导:
(二)展开与折叠
知识点:
1、认识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易错点及教学指导:
教学过程中,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实物及其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形成的六个面,肯定会两两相对分成三组。(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两个正方形是一组,其余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围在四周的情况。)相对的两个面展开后不可能连在一起,可以从形状、数据上进行判断。
正方体展开后,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同一个折叠方向上的面不能大于4个。同时能通过想象发现折叠时不能有面重合。
(三)长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
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易错点及教学指导:
2、结合具体实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棱长总和与表面积和区别。如:包装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求最少用多大面积的彩纸和最少用多长的彩带,这两个题目是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教具或图画让学生对两个知识点区分清楚,下次遇到自然会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正确判断。
3、关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用强求学生必须使用统一的计算公式,只要能计算得准确又快捷,学生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是可取的。
(四)露在外面的面
知识点:
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易错点及教学指导:
2、常会出现的习题类型为:把几个棱长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求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经常会有学生想当然地将几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相加,而忽略了几个正方体拼在一起时,会有几个面重叠在一起看不到了。出现这样的错误时,应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自己查找原因进行纠错,学生们会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