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学习心得及体会
(2014-01-02 17:01: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课题过程性学习体会 |
《小学生常见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学习心得及体会
错题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在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对常见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教师对学生错题的认识不足是诱因
1.教师对学生的错题研究有偏差:教师讲得过细、对易错点不够重视、对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进行探究和指导,这几方面导致了学生错题的产生。
2.教师反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面对学生的错题,教师没有及时让学生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改错只会让学生更紧张、对知识更加迷茫。
看完这一段分析后,我深深地佩服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列举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甚至付出的比这位老师列举的还要辛苦,但结果总是让人“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原来是我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看来教学中,对此类问题的认识还是太肤浅,分析不到位。
下面这位老师又介绍了另外几个原因,说得也都很准确:
(二)受负迁移、遗忘规律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以获得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反之称为负迁移。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都有利用迁移的规律来学习新知识的成功经验、有着尝试用迁移的规律去探究他们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学生们经常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比如相近似的概念、同一种形式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题型、面积公式的学习等,学生都会混淆。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心理学遗忘规律去改进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区分知识的异同点,尽快摆脱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三)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的缺失是主要原因
另外,在检查作业时,很多孩子只关注数字、符号有否抄错或方法是否正确 ,很少有孩子多方面关注,综合考虑后去检查。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也不懂得如何去反思。这是造成错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这位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对策,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题
当学生出错后,不能随便埋怨和指责,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和思考出错的原因。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差错观。
1.反馈评价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针对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可以课堂上与学生集中评讲;针对个别问题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充分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排除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错题的产生。
2.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学生的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开发“错例资源”的意识,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这是一个新提法,也是很让我受启发的一点,因此,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也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认为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们的错题,帮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成长,这些错题就是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也正好暴露了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弱点,教师正好抓住这个契机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因此我们决定在五年级两个班中开展错题收集整理活动,每个孩子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并将题目重新分析、解答、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对自己也是对大家的提醒,帮助自己成长。
(二)培养学生做题时的反思习惯
在自主检查后,要引导学生从五个层次进行反思:
(1)这题运用了那些知识点?
(2)我是怎样想的?
(3)为什么要这样做?
(4)还有其它方法吗?哪种方法更好?
(5)能否通过改、换条件或问题的方式来变成另一道题?
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准备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先从抓好课堂教学、建立错题集和教给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这三方面做起,争取本学期能使孩子们的错题减少,成绩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