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2014-05-14 17:50:15)分类: 省级课题 |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SGH13611
课题名称: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主 持
人:狄聪玲
所在单位:临潼铁路中学
填表日期: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一)开题时间: 2013年12月26日 (二)开题地点: 临潼铁路中学教研室 (三)主持人: 狄聪玲 (四)评议专家:
(五)参与人员: 陶林、白同安、鲁晓绒、王萍、赵杜艳、乔党侠、姚松奇、 付海娟、王飞、吕兵、乔勤俭、王茹、赵妮娜、张冲 (六)会议流程: 3、白同安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分工。 4、狄聪玲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经费分配;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专家评议的意见和建议;依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所作的调整;给课题组老师推荐了阅读书目。 5、课题组的专业指导刘素萍老师发表了讲话,动员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认真做好本课题研究,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6、狄老师做总结讲话。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名称: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一)课题名称界定
动态课程资源:动态课程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亲身遇到的问题。动态生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2、 3、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行动研究,是在自然的教育情景中,行动者本人或与他人合作,以改进教育行动为目的,以教育行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进行的综合性研究活动。 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课题参与人员共同合作,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纳以解决本课题提出的目标为目的的一种实践过程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对实现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特别是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 2、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教师既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也会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师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通过教师自身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
4、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容的应对动态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6、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难题。 (三) 研究目标 ①深化教师对高中课程性质的认识,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目标。切实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制机。引导学生学习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②为学生获得基本的学习技能以及学习能力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元化需求。 ③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的校本特色建立。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④寻找动态课程资源与高效课堂有效结合的途径,解决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难题。 ⑤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学生情感体悟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实践,为素质教育找到一个坚实的支点。 (四) 研究内容 ①依托教材,挖掘、整合教师、学生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庭、社会等各方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在教材这一标本的引领之下,呈现一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的空间。 ②寻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资源素材。 ③高中各学科动态课程资源与教材的衔接融合;各类教育资源间的归总、序列化、实用化。 ④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可操作性方案与指导意见。 (五)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评价研究法等 (六) 组织机构
组长:狄聪玲 副组长:白同安 秘书:赵妮娜 (七) 组织分工 1、各学科负责人安排: |
语文:王萍、赵妮娜 2、任务分工: ①立项申请书(狄聪玲) ②课题研究规划(狄聪玲) ③外联专家(狄聪玲) ④日常事务、资料收取及上交、联络等(白同安) ⑤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狄聪玲、赵妮娜) ⑥各学科按照课程特点,编制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形成分析意见。(各学科负责人) ⑦各学科设计关于“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课”的教学设计。(各学科负责人) ⑧各学科录制关于“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课”的教学实录。(各学科负责人) ⑨各学科撰写关于“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论文。(各学科负责人) ⑩各学科撰写关于“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论文。(各学科负责人) 11针对教师队伍和生源现状,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方案。(狄聪玲) 12完成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狄聪玲) 13课题中期报告的撰写。(赵妮娜) 14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狄聪玲、王萍、赵妮娜) 成果整理: 收集并审核各科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课例集的教学设计。(陶林) 收集并审核各科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课例集的教学实录。(陶林) 收集并审核各科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论文集的论文。(白同安) 收集并审核各科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论文。(狄聪玲) (八) 进度安排:(预计用1-2年时间完成) 1、准备阶段:(2014.1——2014.7 ) ①宣传动员,成立机构,组织人力。 |
②课题组教师培训 ③分派实验任务,收集资料 2、实施阶段:(2014.8——2015.8 ) ①各学科按照课程特点,编制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形成分析意见。 ②针对教师队伍和生源现状,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方案。 ③课题组教师进行工作,以学科小组为单位,提出建设方案及开始搜集、整理资源。 ④整合各学科资源,形成阶段性小结报告。组织阶段评估。 3、提高完善阶段:(2015.9——2015.10 ) ①交流讲座取长补短,优化完善。 ②初步检验研究成果。 ③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论文交流。 4、总结推广阶段:(2015.11——2015.12) 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构成资源库。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常作常新的工作,课题组会随着每一轮教学过程的结束,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以期形成一个可供参考的框架体系。 (九) 经费分配 ①课题研究前期的资料配备费用。(1000元) ②课题研究的实地调研费用。(2000元) ③实践研究活动费用。(2000元) ④课题研究的成果整理费用。(1000元) ①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课例集的教学设计。 ②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课例集的教学实录。 ③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论文集。 ④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论文。 ⑤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根据焦瑞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做了补充和调整。 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环境下,学校教育要逐步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为切入点,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去,努力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学术保障 建立以高级教师刘素萍、李东京、陶林、狄聪玲、白同安为核心成员的学术指导组; 3、硬件保障 我校的硬件建设良好。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39个。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开通了30M光纤的互联网接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校园网并且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同时,建成了我校网络控制中心。我们现在拥有“多媒体计算机百兆绿色信息网”和“闭路双控多媒体综合教学网”。有足够的空间和带宽保证本课题所需的网络环境。 4、软件保障 学校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逐年加大投入,购买了恒谦教育网、高考资源网等教育资源库,还建有校园网,这些软件资源都为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经费保障 ①课题研究前期的资料配备费用。(1000元) ②课题研究的实地调研费用。(2000元) ③实践研究活动费用。(2000元) ④课题研究的成果整理费用。(1000元) 6、时间保障,给各研究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时间; 7、给研究的参与者必要的交通及其它工具和信息设备的支持保障。 (二)根据焦瑞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预设具体的研究策略做了补充和调整。 1、教师: ①收集整理课堂生成问题、课后反思、改进教法; ②整理学生作业中较突出的问题,指导预设; ③整理学生试卷中较突出的问题,指导预设; ④整理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改进教法。 2、学生: ①课前预习问题的集中,为教师调整课堂重难点提供参考; ②课中质疑问题的整理; ③课后学习收获、感悟、启迪。 3、其它: ①家长资源;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专家焦瑞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内容充实,对课题的界定和解读清晰准确,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阐释比较深刻,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标设定详实具体,研究步骤切实可行,人员组织分工具体、合理。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到高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十门学科,这是该课题的一大创新点,也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挑战性。因此,我的建议如下: 1.课题研究一定要突现出各学科的特点。 2.课题研究的内容要预设具体的研究策略、措施。如:本课题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开发、利用动态课程资源。我们各学科的成员可以依据本学科特点先进行预设,再进行实践研究。这样,研究工作可能更具条理性和高效性。 3.可以对“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做以简要分析。 另:“开题活动简况”好像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活动记录:对与会领导和其他参与人员以及会议流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专家李东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课题题目稍显过大,课题应在“开发”还是“利用”上要有一个侧重点。 2、课题研究的范围有些大而泛,课题组老师所带的学科学段、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明确学科阶段,不宜大而全,越具体可信度越高。 3、在预期研究成果报告中,应将开发出来的资源以成果集的形式展示出来。 4、在研究方法的排序上应考虑:课题研究在研究方法的排序上要突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应将行动研究法放在首位。 评议专家组签名
|
②时事资料的收集整理; ③生活积累。 (三)根据李东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范围。 (四)根据李东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研究方法的顺序做了调整。
(五)根据李东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预期研究成果的呈现做了补充和调整。
1、教师: ①课堂生成问题、课后反思、改进教法的成果集; ②学生作业中较突出的问题,指导预设的成果集; ③学生试卷中较突出的问题,指导预设的成果集; ④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改进教法的成果集。 2、学生: ①课前预习问题的集中,为教师调整课堂重难点提供参考的成果集; ②课中质疑问题的整理集; ③课后学习收获、感悟、启迪的成果集。 3、其它: ①家长资源的成果集; ②时事资料收集整理的成果集; ③生活积累的成果集。 |
五、所在单位意见 盖
|
六、县(区)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
|
请将此报告邮寄至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王尚杰同志收。
地址:西安市兴善寺东街69号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