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学生提问汇总
临潼铁中 狄聪玲
1、 老人明明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他和更多的人,但为什么又觉得把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2、 文中第88段先说老人被打败了,而结尾又说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拖累他一样,这是否矛盾?
3、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应怎样理解?
4、 老人在第五次遇到鲨鱼是心里所想与前几次有何不同?为什么?
5、 为什么文中有那么多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有何作用?大马林鱼一次又一次被咬食后老人为什么还有顽强的信念?
6、 文中大量的独白有何作用?
7、 大马林鱼被吃的只剩了一副骨架,老人为什么还要把它带回去?他为什么不把杀死的鲨鱼带回去?
8、 最后一段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9、 文中多次描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表现了什么?
10、
为什么强大的鲨鱼只袭击残缺不全的死鱼而不袭击老人?各式各样的鲨鱼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
11、
老人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12、
老人的手是染了血的,他分明知道鲨鱼会闻着气味寻来,那为何还要将手泡在海水中?
13、
第28段连用几个“看不见”,最后还是“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其用意是什么?
14、
“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去跟他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去跟他们斗呀”表现力老人什么心理?
15、
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却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这一观点是否符合文意?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16、
第28页有很多“罪过”的描写,还有后文中写他做祷告,他究竟是相信因果报应,还是屈于命运,还是反抗命运?(可见他的信仰的确给了他支撑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17、
一拨拨的鲨鱼由来,第一次是他为做好心理准备,事出突然,为何一次次与鲨鱼搏斗二未想过扔掉大马林鱼?
18、
第23节中“你既然爱他,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如何理解?
第40节中“既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他捕鱼不就是为了养活家人,为何这么说?
第22段中为何觉得自己弄死一条鱼是个罪过?为何常常思考罪过的问题?(这样想的人要么是个基督徒,要么是个善良的人)
第27节“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孩子是要我养活的,我不能过分欺骗自己了。”是什么意思?
第11节他说“但愿这是一场梦,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为何这样说?
19、
文章花大量时间写老人心理有何好处?
20、
文章无论是叙述事实,铺陈景物,独白,语言都很简洁,有何好处?(电报式风格)
21、
作者通过老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想告诉人们怎样的真理?人定胜天?人不可斗天?
22、
文中未提过老人的家人朋友,他的家庭、身世背景是怎样的?(原著中写到和他最亲密的人就是小朋友,他的妻子已经去世,文中未涉及他的孩子,似乎,老人就是一个单身。这也是文中笼罩的那种淡淡的空旷感和孤独感)
23、
为何老人已经捕到了鱼,为何又安排被鲨鱼吃掉,有何目的?
24、
为何老人总喜欢想一切和他关联的事情?而且,文中老人常会自己想事情或自言自语,为何?
25、
假如老人早些丢掉鱼,又会怎么样?
26、
老人这种精神全部是正面的,可取的吗?
27、
老人捕鱼归来后,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28、
29、老人明明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他和更多的人,但为什么又觉得把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30、
文中第88段先说老人被打败了,而结尾又说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拖累他一样,这是否矛盾?
31、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应怎样理解?
32、
老人在第五次遇到鲨鱼是心里所想与前几次有何不同?为什么?
33、
为什么文中有那么多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有何作用?大马林鱼一次又一次被咬食后老人为什么还有顽强的信念?
34、
文中大量的独白有何作用?
35、
大马林鱼被吃的只剩了一副骨架,老人为什么还要把它带回去?他为什么不把杀死的鲨鱼带回去?
36、
最后一段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37、
文中多次描写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表现了什么?
38、
为什么强大的鲨鱼只袭击残缺不全的死鱼而不袭击老人?各式各样的鲨鱼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
39、
老人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40、
老人的手是染了血的,他分明知道鲨鱼会闻着气味寻来,那为何还要将手泡在海水中?
(以上问题是学生读完原著后,提出的系列问题。有的问题已经经过深入的思考,有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准。但课堂上不可能一一罗列,故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提炼下面几个问题作为课堂探讨的重点。)
问题之一:文中大量内心独白(注重心理描写)有何作用?是否可以去掉?
问题之二:从老人身上,你借鉴到了什么?
问题之三:老人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问题之四:
小说中的大海、鲨鱼有无什么深刻的意义,难道仅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