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比比谁最高》
(2014-03-14 11:06:20)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在自由探索中进一步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2.体验多种测量工具测量的不同结果,能认真作记录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测量结果。
3.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丝带、吸管、塑料绳、纸绳、铅笔、木条、薯片筒、牙膏盒等,统计作业单、大统计单。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谈话讨论:
1.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高了呢?
2.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身高呢?(引导幼儿说出可以自然物来对小朋友的身高来进行测量)
3.量身高应该从哪里开始量,又从哪结束呢?
4.小朋友你量过身高吗?谁帮你量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在医生、老师的帮助下用尺子量过身高,量身高时要从头到脚量,这样才会准确。
三、幼儿猜测并记录:
四、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提问:1.如果没有尺子,能用哪些测量工具代替尺子来量身高呢?
2.用它们应该怎么做测量?
教师请幼儿探索并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如:交替测量法、做记号的方法……)
尝试操作:两两合作、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测量工具探索测量身高的多种方法。
五.、介绍统计单,如何进行统计。
(1)教师:我们已经量完自己的的身高有多高,为了更加让小朋友更加清楚看每个小朋友高多少,老师准备了一张大统计单。
(2)介绍统计单的记录方法。
(3)幼儿合作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铅笔和丝带量一量我们的身高,并做好记录,看一看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出来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统计单,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1)教师小结:测量身高时,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就不同。
如果测量工具长度短,测量次数就多,测量工具长度长测量次数就少。
(2)幼儿仔细观察统计表,找出身高最高的幼儿。
七、结束部分:教师教育孩子平时应该多多锻炼身体,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让我们身体越来越棒,个子长得越来越高!小朋友为自己长高了而高兴,让我们来一起唱歌跳舞来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