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6日
(2023-04-16 02:32:58)我就说总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有时候代入感很强自己就是里面的人物,有时候自己就是旁观者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划过去。因为重新看了一下穆赫兰道的剧情解析,说梦境其实是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延续现实中的情绪,在梦中弥补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我就回忆了一下自己还记得的一些梦境,很少梦到现实中的人。然后就突然想起来读幼儿园的一件事,至今我都觉得很困惑,觉得是真实发生的,但前因后果就记不起来了就记得一个片段,且当事人否定发生过。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很小,是2岁到4岁读幼儿园,4岁就跟着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读书了,就换了学校,但我能说话,记得事情,有意识,所以就按最大的年龄算4岁吧,那就是99年的事情。
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就是极致的专业化,为更上面的提供脑力劳动,这就是个人通过努力能做到的最高位置。我想了想,确实如此,这也是读书的时候老师一直教的,学名叫做专业技能,反复强调这是你们以后吃饭的家伙,一定要认真学,毕业了同学们基本也落在了这个区间,广泛适用于高级知识分子,最后自己努力能落到中产这个位置。而且通过十几年的教育,基本大家目标和追求都比较明确,做个专业的高端人才,重点不是高端,重点是专业。这个规则广泛适用于中产及以下,至于中产以上,另外有一套需要遵守的规则,在学校里老师是不会教的,也教不了,因为老师本身定位其实也在这个区间内,大概率是不会的,就算老师会,且真的教给学生了,学生大概率也是一辈子都用不上。要真碰到这样的老师了,要一辈子感谢他,真的是无私的好人,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这种东西,往往都是父母传给子女,或者传给嫡系弟子接班人的,不会外传。就算有人教,学的人应该也需要自己去悟,在经历足够见识够广够深以后,才能领悟到精髓。
不过他这一期视频不能过审应该不是因为上述内容。不知道为什么关注的几个讲历史的up主都开始讲汉朝了,文帝景帝武帝,文景时期养精蓄锐积累了国力,武帝时期跟匈奴正面开战了。不过打仗打得就是钱,如果已经存下来的钱不够,就只能让大家再勒紧腰带过段苦日子了,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抗击匈奴的事业不能停,这是汉民族的立足之战,当时要是没打赢,就没有后来的汉人和汉民族了。因为钱不够用了,于是就有了桑宏羊花式搞钱的改革,从列候到商人再到小百姓,从上到下基本都让他盘了一遍,那段时期汉朝的人头税从7岁开始征收变成从3岁就开始收,所以很多家庭孩子生下来直接就弄死了,实在养不起。到了武帝晚年,最难过的事情大概是卫子夫生的太子被逼死了,当时经过连连征战,国家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反正现在说起来都说废太子性格温和爱民,他死了是真的可惜,其实刘弗陵做的也挺好的。说起来卫子夫几乎都是同情她的晚年遭遇的,但说起来钩弋夫人几乎没有人同情她,可能是对比起来卫子夫在前,评价钩弋夫人就是客观描述她的死因,因为子幼母壮,武帝怕自己走了以后钩弋夫人变成下一个吕后,好像很少看到同情她的评论。
只讨论电视剧,不讨论历史啊,毕竟我也不是学历史的。电视剧里汉武帝最后能顺利继位,跟他的母亲王夫人有很大关系啊。毕竟汉景帝那么多妃子,各个都漂亮,很多也都有孩子的,王夫人受景帝喜欢,那刘彻跟景帝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变多,那得到的关注和培养就会变多,那感情上的投入就会变多,在景帝做决策的时候刘彻的分量就会变多……一连串下来,其实应该是叫子凭母贵了。有个好妈妈是成功的第一步,只说电视剧剧情的话咧。王夫人进宫以前结过婚,是二婚的,6啊,王夫人不但是二婚还带个女儿,更6了。这古代人思想比现在还开放些,对女性二婚也更包容啊,真奇怪了,现在还没有以前包容。景帝最后要栗美人善待他的妃子和孩子,栗美人不同意还瞎说话,硬生生把汉景帝给气的活过来了,没有这一出王夫人和刘彻大概机会也不大,很多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因为决定权不在自己手里,只能等待,最后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看开点。可能那天天气很好,汉景帝觉得刘彻靠谱,交给你我很放心,也可能那天是个阴天,汉景帝又想起了刘荣的好,还是应该再见他一面跟他聊聊,可能就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了。两个孩子都不差,最后是谁就看谁有那个命了。当然在那以前,哪个孩子的妈妈更得喜欢就非常重要了,更喜欢哪位妃子,在感情上对她生的孩子也会更偏向一点,比如戚夫人,不喜欢哪位妃子,连着她生的孩子也不喜欢,比如吕后和刘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