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仓山房尺牍》札记

(2021-01-07 16:10:58)
分类: 书文轶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24岁中进士。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小仓山房尺牍》札记

对书信、日记、年谱的热爱可谓有年,尤其是明清人书信酬答类文字,更为我所喜。我在自己的博客上曾多次抄读过周亮工辑录的《尺牍新钞》,其间不乏铭心绝品。今夏长假没有外出,便把九五年返故里酉阳所购得之《小仓山房尺牍》拿来一看,配以乌云都苏的《送亲歌》的音乐,感受甚为奇妙。袁子才酬答之信,谀词竞作,溢诸纸墨,然间亦有好玩处。信札里频弄典故,读之常有意会之乐。今将几点感受言说如次。
  一:《与洪洞令陶西圃》里有“足下半生贫苦,衣不掩骭”一句,读时当然想起贫苦如我的少时生活,想今日竟然穿的七分裤,不禁一乐。同为“衣不掩骭”,一为贫苦衣不蔽体,一则系着装去暑。
  二:《病中谢尹相国赐食物》中有“从此长庆老郎,官阶终矣”一句,“长庆老郎”系《汉书.颜驷》传里的典故。原文为:“武帝过长庆署,见驷庞眉皓首为郎。上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颜驷侍主三代,不得重用,可谓不遇时。想起小时家慈常说倒霉的人事时的口头禅“不遇时”,彼时只觉其系顺口俗语,不意其雅训也若此。
  三:《复似村》有“竟自同寒禅”一句,校注者范寅铮先生取《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隐情惜己,自同寒禅,此罪人也。”《后汉书》为搜集中国告密史的资料,自是读过的,但当时读到杜密传也没有特别的留意,但今日看到这几句,忽然想起《南方人物周刊》何三畏采访王怡时的标题来——《知而不言是一种罪》。可见对于读书一事,每个人对同样的话,因时因地而异。
  四:《答似村》有“五郎如明珠走盘,如阿龙超矣”一句,范氏注释里说晋人王导小字阿龙,“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历事三朝,出将入相,戮力王室,建功最多。他出门,路人相与语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果是超。’”魏晋时的口语,与今之川人口语,竟然不差分毫,你说奇也不奇?川人喜说你娃硬是超得很呢,是个超哥。但今之川人将其写作“操哥”,还是“操社会”,恐怕应写作这个“超”字才对。川人很多俗语,其来也古,此点流沙河先生作过不少考证。我曾读《战国策》里说齐桓公的“小九九”,今之川人说那些爱盘算、占便宜的人,他娃小九九硬是多得很呢。
  

   袁子才虽以山人自居,隐于随园,但与外界各路人马时通声气,常有交接。这些书信里有中国人常有的谀词客套,可谓费时不少。想想人生靡费在虚与委蛇之间,还是颇多感慨困惑。
  好在袁子才不是冬烘人物,信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宽广,不只可睹其辞采丰瞻,且可观当时社会风尚习俗之一斑。随园好饮食,收女弟子,集中有多篇涉及饮食,以及写给女弟子的信,都是探究饮食及妇女文学史,尤其是江南上层妇女精神生活之必须。今复将阅读点滴所得,再记如次,以衔接前日之札记。
  1:《寄庆树斋少宰》里有言“阅邸报,知山巨源躇(读若同,原字是另一字,因无法打出,用此通字代替)然历级,直掌铨衡”。袁简斋贺别人升级的信,在信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对于深通人情世故的山人来说,本不足奇。此处自是贺朋友越级擢升,且谀比山涛。关于“躇”字,郑玄注:“不拾级而下曰躇”,我的兴趣在此。今吾蜀人言越级而升者,谓“坐直升飞机”,言不拾级而下者,为“下整(读若耿)楼梯”。袁子才此处系反用郑康成之意吧。
  2:《答王梦楼侍讲》中有言“近多刘季绪一流,所学不工,而好作诋诃,深为可憎!”及“札中引孔北海之言曰:‘今之后生,喜谤前辈。’仆则引《山海经》之言曰:‘山膏如豚,厥性好骂。’”看来骂人以及被人骂,是古今都难免的,好作诋诃,更是习文断句者的常态。以至于说人好骂,都还不足以言骂之普遍,硬要再造一个神话,说形状如猪,名叫山膏的怪兽,那才真叫骂得有水平呢。想起白批评和韩赛车之间刚过去的硝烟,不禁莞尔。
  3:《与梅衷源》中有言“近日上江学者少春华,下江学者少秋实,能如西门、安于各矫其弊,则大善矣。”安徽与江苏的学风是否如此,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关于西门豹和董安于的故事。《韩非子.观行》里说:“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用韦戒急,用弦戒缓,正所谓韦弦之佩,让我想起一九四一年寓居成都外东宋公桥侧报恩寺的朱佩弦先生。其实朱先生从来勤谨,何须以此自励?
  4:《与树斋尚书》里有言:“《国策》曰:‘夜行者自信不为盗,而不能使狗无吠。’《古乐府》曰:‘蚊虫啮铁牛,渠无下嘴处。’每读至此,令人笑吃吃不休。”想起前不久一嫠妇于海外某网站撰文暗指在下多年来,不被有司当面请去喝茶,而她深感蹊跷云云。好像有司的行动,应向她打报告,求得她的监督似的。某不敏,只好学着迅翁的口气讨教:“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
  5:《与毕制府》中有言:“想龙马精神,定胜平昔矣。”老当益壮,健康如恒,可谓龙马精神,如唐代李郢《上斐晋公》之“四朝忧国鬂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今日港人大展“龙马精神”之腿脚,已遍地开花,不由老者专美,而无所不指也。
  6:《答黄生》中引扬子法言云:“通天地人,谓之儒;通天地而不通人,谓之伎。”按照扬雄的标准,能够称儒者,可谓寥寥。通天地者虽亦不多,然只能谓技,可见通人是多么重要。“存天理,灭人欲”,岂止是不通人,可谓禽兽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袁子才六十岁得子,于是有人询其得子秘方。袁子才说你一心想得子便不可得。“子不见乎牛羊犬豕乎?其交也,如养由基之射,一发一中,百发百中,是何故哉?盖禽兽无生子之心,但为阴阳之所鼓荡,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遂生乎其所不得不生。”(《答人问生子》)子才通篇不似在开玩笑,句句着实,但你看他绝也不绝?大柄送来,岂能不抓?借子发力,此之谓也。
  7:《答刘澄斋》中有“尤爱‘语必惊人总近情’七字,包括《仓山全集》,直至心源,觉他人之万语千言,都为皮傅,生前知己,微阁下吾谁与归?”《小仓山房尺牍》率多谀人,好不容易等到一位谀功胜己者,子才之得同道,欢忭莫名,情见乎词,不愧大倡性灵之宗祖。原来所谓的皮相之见,是因为没有谀到妙处。“语必惊人总近情”,可谓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最高妙处,有几人能得?子才自以为得,然其家弦户诵者能有几篇?(冉云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