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日文化交流大师--东皋心越——“江南第一仙锋”浦江仙华山风景区游览记(二

标签:
转载 |
分类: 摄影旅游 |
——“江南第一仙锋”浦江仙华山风景区游览记(二)
2001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以及纪念东皋心越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浙江省浦江县风景秀丽的风景名胜区仙华山上,特地在昭灵宫东侧的山上,建造了《东皋心越纪念堂》和《心越纪念阁》。主体建筑风格,都是日本式,古朴典雅,肃穆庄重。
据互联网上的资料介绍,东皋心越,是浙江省浦江县人。东皋心越生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蒋宅村。他俗姓蒋,名兴俦,字心越,别号东皋、惊峰野樵越道人。东渡日本以后,以杜多俦(读音为:chou凑)或越杜多为名。他自幼好学,8岁在苏州报恩寺削发出家。13岁开始求师。从此,沿着古运河,往来于苏杭之间,云游于江浙大地。在游学生涯里,他以宗教和儒学为主线,在多座寺院挂单,深参禅宗教义。同时,也接触了大量亦儒亦佛的文化人。
20岁时,他在江苏天界寺参禅了中国佛教曹洞宗寿昌派中兴之祖——觉浪道盛。在参禅觉浪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日夜勤奋苦学,奠定了作为曹洞宗寿昌派的宗教基础。觉浪圆寂后,他就再次游历四方。
30岁时,他返回浙江,按照觉浪的遗命,在杭州皋亭山显孝寺参禅觉浪法嗣——阔堂大文。两年后,他就继承阔堂的衣钵,成为了中国佛教曹洞宗寿昌派的第35代传人。觉浪、阔堂俩人,在金石书画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至今,在日本还有他们的真迹留存。心越的文化艺术素养及技能,就是深得这两人的真传。在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他受杭州永福寺住持的邀请,驻锡永福寺。他驻锡永福寺的六年里,广会文人墨客,交流诗、书、画、印、琴的技艺,曾以“艺僧”之名,广传天下。
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日本长崎兴福寺第四代住持澄一道亮十分敬慕他的名声,就邀请他赴日本担任兴福寺住持。当时,他为了赴日本进行艺术交流与发展,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他克服艰难,携带了大量的资料,除了宗教、书画方面之外,还带了大量古文字方面的资料,如陈策的《韵府古篆汇选》、吴迥的《晓采居印》等。这些对于日本篆刻界来说,起到了开阔眼界的作用。是年初秋,他东渡日本。起先在日本兴福寺住持了三年,后来又到大阪黄檗(读音:bo柏)山万福寺住持了五个月。回到长崎后就闭关开关,共一年零一个月。再在江户寓居大约一年半,又到水户寓居大约八年半。最后,就入住水户岱宗山天德寺四年另四个月。日本元禄八年(1695年)九月三十日,他圆寂时享年57岁。
从心越踏上日本国土,直至客死日本,总共19年。在他死后,岱宗山天德寺,就改名为寿昌山祗园寺,敬奉心越为开山祖师。少林山达摩寺,也在心越逝世的两年之后,正式开堂,也敬奉心越为开山祖师。
据人介绍,浙江浦江县最早的佛门圣地——官岩山,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在元朝至正年间,官岩山上曾建起了一座谈凉亭,起名为:“鹫峰亭”。东皋心越由于对家乡官岸山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他就自号为:“鹫峰野樵”,以此来表明自己归隐佛门的身份。同时,他也表达了“少小离家”的那份缠绵不断的思乡之情。
如今,浙江浦江县建立了《心越纪念堂》,成立了“中日心越研究会”,在仙华山昭灵宫东面,又建筑起了这座《东皋心越纪念堂》和《心越阁》,使心越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1、这是到《东皋心越纪念堂》去的指路牌。
3、这是位于仙华山景区的东皋心越纪念堂——1
4、这是位于仙华山景区的东皋心越纪念堂——2
5、2001年10月25日日本向浦江赠送的东皋心越禅师像(这是我将相机伸进门缝里拍摄的)。
6、2009年11月日本友人到仙华山建立的东皋心越纪念碑。
7、这是在2009年11月16日,日本祗园寺住持小原宜弘一行17人来到位于仙华山景区的东皋心越纪念堂,出席东皋心越纪念碑揭幕仪式。。(下载自新闻网络)
8、这是《东皋心越纪念堂》通向下面《心越纪念阁》的小道
9、这是具有日本建筑风格的《心越纪念阁》-1
10、这是具有日本建筑风格的《心越纪念阁》-2
11、这是具有日本建筑风格的《心越纪念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