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2019-12-06 16:15:21)
标签:

转载

分类: 红楼梦逸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 在苏州阊门外,有一条著名的七里山塘老街。这条河街并行的老街东起渡僧桥,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第一回有这样一段文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苏州山塘老街)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 据考:唐宝历二年(825年),诗人白居易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苏州山塘街路标)[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柳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这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小说景象苏州山塘街路标)[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 苏州山塘街的通贵桥是山塘街的标志性建筑,意思就是通向富贵人家的桥。这富贵人家是明代礼部尚书吴一鹏。当时吴一鹏住在桥南的东杨安浜,他与住在山塘街上菩提庵前的方先生是好朋友,经常来往,于是就造了这座桥。(苏州山塘街通贵桥)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  通贵桥始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1497)已经500多年了。明朝隆庆年间,有人在桥上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所以通贵桥又叫瑞云桥。桥柱上面刻有:"光绪六年虎丘清节堂、昌善局重修"。这就是历史的印痕。站在桥面上极目向西远眺,可以看见一座宝塔,这宝塔就是虎丘塔。苏州街道的格局是街河相间的双棋盘格局,以河为界,居民区称之为下塘,商贸区称之为上塘。苏州山塘街通贵桥)苏州山塘街通贵桥)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6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山塘街通贵桥是通向富贵人家的桥。通贵桥桥柱上面刻有:“光绪六年虎丘清节堂、昌善局重修”,这是历史的印记。苏州山塘街通贵桥)[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7 《红楼梦》小说开篇第一回文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中的便是此地。阊门是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苏州阊门遗址--阊门城楼)[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8 阊门是苏州建造得最为宽阔高大的一座城门,它的位置处在城西稍偏北。古人把天地分为八个方位,分别和天上的八路天风相通,这路天风,是最重要的,叫做阊阖风.苏州阊门遗址--阊门城楼)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9 曹雪芹的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里,出现的第一个凡尘地点是苏州阊门,第一个凡俗之人是住在这里“神仙一流人品”的甄士隐。苏州阊门遗址--阊门城楼)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0 曹雪芹的 《红楼梦》甄士隐是红楼出场第一人,他虽是姑苏阊门的乡宦。但他是一个中国典型古代书生形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甄士隐家庭富足,妻子贤惠,女儿英莲活泼可爱,虽然后来女儿丢失,房舍着火,家境衰落了。苏州阊门遗址--阊门城楼)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1 在康熙朝,曹雪芹祖父曹寅任过苏州织造,后调任江宁织造,继任苏州织造的是曹雪芹祖母之兄李煦。曹雪芹将太平盛世的景观搬到姑苏阊门十里街来写,将“大清仁皇帝”康熙的谥号关键字“清仁”反转制造了一条“仁清巷”,将康熙朝廷搬到甄士隐住在地阊门这里,这大概就是曹雪芹祖在这样的故事里隐藏了康熙雍正时期改朝换代的真实历史吧!苏州阊门遗址--阊门城楼)[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2 (苏州阊门遗址--阊门城楼一侧上建有一亭,亭内有“气通阊阖”四字大匾碑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3 《红楼梦》小说里,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苏州阊门遗址文物保护碑[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4 甄士隐爱才惜才,遇到贾雨村如遇知音,和贾雨村的世故老成相比更衬托出他的单纯可爱。贾雨村落魄到阊门外的葫芦庙。苏州阊门遗址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5 甄士隐在《红楼梦》小说中的短暂故事里,他交往最多、待之最亲最厚的人物是贾雨村。书中有这样的情节:穷儒贾雨村到阊门的甄家来,甄士隐是与他“携手来自书房中”。中秋团圆佳节,甄士隐家宴过后,还另备一席酒肴于书房,专邀贾雨村与之团圆。苏州阊门遗址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6(苏州阊门遗址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7 (苏州阊门遗址[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8 在《红楼梦》小说中写到了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经考证,《红楼梦》中的“仁清巷”即为青山桥浜,“葫芦庙”也就是普福禅寺。历史上,普福禅寺内因供奉相传为崇祯皇帝化身的朱天菩萨,所以在民间还有个别名叫“朱天庙”。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19 普福禅寺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小庙,山门前伫立着一座金山石牌坊,上题“普福禅寺”四个大字。这座寺院始建于南宋,建筑沿青山桥浜分布,只有前后两殿,中间是一方狭长的天井,形似葫芦。据红学专家考证,它正是《红楼梦》中葫芦庙的原型,也是《红楼梦》故事开篇的地方。(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石牌坊[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0 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贾雨村更早出现的是他在苏州的住所--葫芦庙。“葫芦”的意思。不过不能仅看“葫芦”的世俗含义,贾雨村一心追功名。书中这样说“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功名直接联系着“福禄”,而“福禄”正是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葫芦”二字最重要的本义之一。(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石牌坊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1 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贾雨村追寻的可不是普通的福禄,他对天长叹的“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暴露了其野心勃勃。“匵中之玉”在书中就是皇帝玉玺啊!“钗”乃“金钗”;“玉”与“钗”的结合即“玉玺”与“金”的结合,这正是秦始皇传国玺汉代后因有人篡权被摔坏、以”金“补缺的实在写照!​(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山门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2 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描述:“这士隐正在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的走来。(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山门匾额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3    这贾士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这一阶段文字便是贾雨村栖息寺庙读书赶考的情景。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山门介绍版[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4 中国古代举子士人读书赶考一般都栖息寺庙中。《红楼梦》第一回说道就是穷秀才贾雨村栖息山塘老街葫芦庙读书赶考的故事(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石牌坊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5 雨村在山塘老街葫芦庙寄居是为了上京考取功名,因结识了乡绅甄士隐,幸得其资助才如愿赶考,没想到一举得功名。古代士子为考科举多住寺庙中。这个传统大概从唐代就开始了。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时创立的。唐传奇《莺莺传》里的张生就居普救寺,并艳遇崔氏。张生可是元微之的自传性人物。(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大雄宝殿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6 寺庙远离世俗喧嚣,考生们能在这安静之地,静心读书。更为重要的是少花钱。宋代范仲淹年轻时很穷,随母亲改嫁改姓朱。他就是住庙中学习读书,寒窗苦读后终于考上进士,才恢复“范”姓。(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大雄宝殿前香炉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7 古代赶考的书生虽然都会带着盘缠赶考,但进京路途遥远,所以花销也就较多,并且赶考路上难免会有很多意外,例如生病,遇到歹徒。再加上城里的驿站、旅店价格都比较昂贵,所以通常书生就会选择留宿寺庙,既经济又安全。(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大雄宝殿前香炉[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8  清代许多举子借宿寺庙,除以提到的《聊斋志异》,在《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中都很常见。例如《子不语》卷一中还提到书生结伴留宿寺庙的:“南昌士人江南南昌县有士人某,读书北兰寺,一长一少,甚相友善。长者归家暴卒,少者不知也,在寺读书如故”。(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大雄宝殿前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29  寺庙通常也是一个自由恋爱的理想场地。这也为为文学想象提供了源泉。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张君瑞在普救寺中邂逅崔莺莺。(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大雄宝殿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0 汤显祖《牡丹亭》里,柳梦梅病居梅花庵遇到杜丽娘的游魂;蒲松龄《聊斋志异》里,宁采臣在荒郊野寺中与女鬼聂小倩缠绵纠葛。凡此种种都是书生举子进京赶考寄宿寺庙,结下的爱情故事。(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大雄宝殿[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1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写到,在中秋节这天,穷困潦倒寄居葫芦庙的贾雨村独自一人逢佳节对月有怀,竟然随口而出吟咏了一首五言一律的情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2  贾雨村的此诗却是一首非常别致的情诗,也是《红楼梦》中的第一首诗,这首诗充分流露了贾雨村的真性情,隐藏了贾雨村心中不可对人言说的秘密。(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3  贾雨村平日里一向独来独往为人低调、暂时像一条潜水龙被困在沙滩上的落魄的穷书生贾雨村,为什么在中秋节时,吟咏出了这么一首表达自己想出人头地,想报答美人知遇之恩的情诗呢,落魄潦倒中的他,心中为何如此思念这位美人呢?此人便是甄家一个叫娇杏的丫鬟(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4 在阊门甄士隐家有一个叫娇杏的丫鬟,眉清目秀仪容不俗,当娇杏出于好奇,曾回头看了来阊门家作客的贾雨村几次,落魄中的贾雨村就以为对方有意于他,还“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而有些想入非非。(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5  贾雨村看到自己衣着寒碜,竟然还有女孩欣赏自己,为此他感到非常高兴,甚至可以说是对这个叫姣杏的丫鬟很是感激,可想到自己虽有满腹的才华,眼下却一身的穷养,就自惭形秽,恨不得自己能马上金榜题名、高官厚禄,以博得此女子的欢心,从而抱得美人归,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石狮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6 从此对娇杏的日思夜想就困扰了郁郁不得志的贾雨村,后来,当贾雨村赴京赶考取得功名后,果真第一时间就来迎娶姣杏,让姣杏过上了人上人的美好生活。(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7 (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8 虽然“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等地名,都是《红楼梦》中创造出来的,但阊门乃至整个苏州古城区,这种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和人情味的小街小巷小庙太多了,值得细细品味。(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文物保护碑[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39 一代文学巨匠张爱玲先生在她的作品里提到,人生有三大恨事:“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梦未完”。一本《红楼梦》,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0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妙玉请黛玉、宝钗品茶,因茶味清醇,黛玉问起:“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2 这里曹雪芹借托又一个姑苏人氏妙玉之口,点到了一个不大为常人所知的姑苏名胜,就这一点,也可见曹雪芹对姑苏的熟悉。玄墓盛开梅花,这也是确实的。明清就有好多人题咏过。如唐寅在上述《玄墓山记游》诗中就有“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转迟”之句,可见梅花之多,把路也塞了。(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3 明代王樨登《探梅过玄墓》诗中有“桥外花开日,分明雪作图。不将他树杂,未有一家无”之句,清代宋荦《过玄墓看梅》诗中也有“崦里梅花放,人家酒旆多”,“山瓢挹冰雪,风袂*槎枒”之句,说明玄墓梅花,名不虚传;而收梅花上的雪以为炎夏之饮,这是苏州人至今还有的习惯。(苏州山塘街--普福禅寺一侧[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4 妙玉提到玄墓蟠香寺,这寺名是小说家的借托,不过这寺也和阊门外十里街一样,是确有本的。据记载,玄墓山下有一座圣恩寺。明人金问的《登玄墓山》诗中,就有“风便有时闻梵铃,云深之处觅禅关”之句,足证山上确实有寺,只是无蟠香寺名而已。每读《红楼梦》至此,总觉得曹雪芹对苏州不是一般的熟悉,而是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情上的眷恋。(苏州阊门外山塘街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P45除阊门、虎丘、玄墓这些名胜古迹外,在东城一带,也同样有着一些很值得游览的地方,只是一般游人只知拙政园、网师园这些有名的园林,而甚少知道和《红楼梦》有关的织造府旧址。(苏州阊门外山塘街
          [转载]曹雪芹《红楼梦》小说开篇的地方--苏州普福禅寺(葫芦庙)与阊门外山塘老街

苏州评弹:史湘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