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书法2015年第10期】赵孟頫管道升婚年考辨

标签:
转载 |
分类: 书画撷英 |
原文地址:【书法2015年第10期】赵孟罟艿郎槟昕急作者:听梧阁
赵孟罟艿郎槟昕急
赵
华
赵
赵孟钣牍艿郎枪糯缆鲈怠⑸裣删炻碌牡浞叮欢浠槟晡侍馊词且槐屎空耍Ы缫恢蔽从卸郏捎谡允弦幻偶耙銎菖韵抵惺榛瞬疟渤觯梢钥贾さ慕煌Σ慵负鹾撬文┲撩鞒跽鑫囊杖Γ浴⒐芑槟甑娜范ǘ杂谙喙厝宋锏纳健⒔煌⒆髌费芯慷季哂兄匾庖濉
一
赵、管婚年,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均来自赵孟畋救说奈募褪樾诺姆治觯耸缋家炎鞴槟[1]:
(一)成婚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持此论者甚众,所见成文发表的主要依据有二:其一是《松雪斋集•管公楼孝思道院记》所记载的“至元二十六年归于我”;其二见于延祐六年(1319)的《赵氏一门法书册•醉梦帖》,“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图一),相减正好是至元二十六年。
(二)任道斌[2]、赵维江[3]、李铸晋[4]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赵、管成婚时间不是至元二十六年,而应该不晚于至元二十三年末赵孟钏娉题牱虮鄙铣鍪嗽!端裳┱•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予与公同里辏制嬗瑁晕毓螅史蛉斯橛谖摇V猎ニ哪辏雷媸サ律窆ξ奈浠实壅倜项赴阙,自布衣擢奉训大夫、兵部郎中。二十六年,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偕至京师。”管公是在以为孟畋毓蟮那榭鱿掳雅薷模猎十六年只是回家乡接夫人去京师,结婚应在之前。另外,赵孟钤谥猎十六年携夫人至京师之前所作的诗文中,有几处出现了“妻”和“妇”,如《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中的“别妇经春夏”、《送高仁卿还湖洲》中的“寄书妻孥无一钱”,故认为赵、管在赵孟畛鍪酥坝σ殉苫椋墒峭撇狻豆芄バ⑺嫉涝杭恰分兴堑郎廿六年归于我”是传抄或板印时的笔误所致。
(三)邓淑兰本人则认为“别妇”之妇、“寄书”之妻为前妻,且赵的三男六女有前妻所生,不能因为没有发现其前妻的文献而否定既存的事实,并寄望于新文献的发现。对于任、赵提到的诗文,同诗异解,由成婚于至元二十六年这个立论为结论推论赵孟钣星捌蕖
后两种观点例举诗文均有《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和《送高仁卿还湖洲》,邓文更引用了《罪出》作为有前妻的例证,则是作者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笔者对此诗的创作背景曾略作分析,此诗应作于至元二十八年秋[5]。
二
(一)针对至元二十六年说,还可以补充两条文献,似乎可以进一步确认:《赵氏一门法书册•两书帖》,“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妻”。(图二)《赵氏一门法书册•还山帖》,“卅年陈迹,宛若梦幻”。(图三)
但是,《松雪斋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从行文顺序和逻辑上是因果关系,“以为必贵”,是为未贵时,后句“自布衣擢奉训大夫兵部郎中”则是“以为”的验证。“偕”,与后文的“夫人亦俱”、“同归吴兴”同意,叙其行止,并没有任何结婚于是年的意思。又若“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偕至京师”,因公顺道结婚,这样的措辞出现在墓志铭里既不准确,对墓主也不够尊重。
从文体比较看,“墓志铭”的专文所记,其正式性、严肃性均高于为丈人所写的“记”和为他人所写的书信中旁及。
另外,至今没有看到持该观点者对赵孟钤缙谑髦谐鱿值钠蕖⒏咀骱侠斫馐汀
(二)针对前妻说:
“别妇经春夏”表明至元二十四年七月这个“前妻”还健在,“寄书妻孥”最早应在至元二十四年年底,甚至至元二十五年年底;并且赵孟疃杂谡飧鼋≡诘摹扒捌蕖被鼓钅畈煌挥卸心。既然“无一钱”的赵孟钜延衅奘遥掖蠖嗍焙蛟对诖蠖迹砭哟游迤贩钛荡蠓颍芄以为必贵”的时间、空间机会在哪里呢?
如果这个前妻一直健在的情况下赵孟钊⒐艿郎蚬苡ξ嗍遥庥牍芄摹特所钟爱”颇为矛盾;如果至元二十六年迎娶管道升为正室(诰命夫人),这个“前妻”或休或死,之前顶多一年半的时间了。这期间赵孟蠲挥腥魏伪硎荆恰以公事至杭”,然后让管公“以为必贵”,与管道升迅速结婚,立即动身偕行京师。这个“前妻”究竟是如何结局呢?
赵志诚认为,按赵孟钫庋倬右黄吠贫魅娜宋铮洹扒捌蕖辈唤雒挥械玫椒庠谄渌篮蟮男械辣幸惨蛔植惶幔遣豢伤家榈氖拢胝酝保嗟钡呐笥迅呖斯А⒗钚b的行状、神道碑中,其婚姻情况及每位子女生母的记载都非常明确。再有赵孟畹男凶础⑸竦辣⒐苁夏怪荆赜谡允献铀玫募窃兀幽腥伺司愎楣艿郎拢急砻髡悦项没有前妻。[6]
由以上分析至少可以得出初步推论:赵孟钪猎十六年前已有妻室;其最可能者即管道升。要解决赵、管婚年问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支持,并对《管公楼孝思道院记》《赵氏一门法书册》中“三十年”的表述作出合理解释。
三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有一件赵孟钪杂绅摹队胂头蚬偃嗽罚ㄍ妓模灾境峡贾ふ杂荷晔痹霉夥衷疾煺约易优呐判形侍[7],惜其简略,且有偏差,有必要重新考证。先附此帖释文如下:
![[转载]【书法2015年第10期】赵孟頫管道升婚年考辨 [转载]【书法2015年第10期】赵孟頫管道升婚年考辨](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释文】妻由皙家书上复贤夫官人坐前。廿八日人至,递到安信,且知家中无事,阿婆尊体日来康安,甚喜甚喜!发至衣服并纱线已一一收足。由皙在此凡百平安。老相公迩来忧稍损。二哥在东衡造菴,不在家闲,乞一□追节之事,望贤夫自为料理,段子四匹,杂物随宜。葬事在九月初四日,并乞知之。陈公闻已危笃,设有不讳,千万望做些功德津送之,亦是好事。方顶柿望拣好大者发来,为丈人要喫,千万介意发来。五四舅王德琏、远师舅附此传语,三舅亦同拜意。枣褐者绢一丈二尺、南绢一丈二尺,家中当用绢者、当用布者,望就便区处,不可待我归。人回,草草具复,伏乞尊照。柿子望作急发来。八月上九日妻由皙上复。(老相公写扇头十个发去,收之,不可狼藉了。兰花四轴并扇头不印者都发来。)
究竟是强文实还是费雄,其实可以根据多方材料推知。
关于费雄有考:“费窠于宋末提举上海市舶,元初授武德将军,升宣武将军兼镇守上海总管府事。其子费拱辰官武德将军、平江等处运粮万户,孙费雄,官昭武大将军。”[8]查《元史》卷二百零九,至少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费拱辰已为海道运粮万户,延祐六年(1319),已去三十三年,费雄应该早已接掌万户府。
关于强文实,目前没有更直接材料,由于强氏人口总量较少,总体分布区域也不广,可以通过几条间接材料推知其宋元时期大致活动区域应该在钱塘、无锡一带[9]。
注意到《与贤夫官人札》中,“方顶柿”作为重中之重被前后两次提及,正好与强氏活动区域一致。方顶柿的种植可以追溯到南宋《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中的记载,为钱塘南岸萧山、富阳一带特产,尤以临浦梅里最为著名,至今不衰(图五)。据《萧山日报》2011年7月8日报导“2010年1月,横一村的梅里方顶柿被萧山农业委员会列为区重点保护品种”,“横一村现共有1100多颗老柿子树,‘年纪’最大的上千年,最小的也有500多年”。赵献民等研究也表明与萧山“方顶柿”最近植物学亲缘关系的仅富阳“方柿”,其次为安吉“方柿”,较远亲缘关系还有临安“方柿”、永康“方山柿”,分布范围亦不广泛 [10]。而同样的品种在上海方志及当代上海均鲜有所闻。
图五
梅里方顶柿
又从赵由皙对“贤夫”的语气和事务交待分析,亦不应是封侯拜将、总理一方的上海费雄。信中“老相公写扇头十个发去,收之,不可狼藉了”,“望贤夫自为料理”,“望就便区处,不可待我归”,“设有不讳”等语对贤夫不仅事务流程交代清晰,而且于可能性事务交代了预案,详细到办事需要的物品、数量,分析原因晓之以理,并用“不可”约束收信人行为以及用“作急”督促办事进度,最后“伏乞”了,还要“贤夫”“尊照”,这个“贤夫”实在算不得贤,赵由皙一手操持,此帖算是在放权了。“方顶柿”的问题是信中赵由晳最看重的问题,嘱之再三,恐与这个贤夫不善理事有关。
信中的“二哥”,赵志诚认为就是赵雍[11],从而给赵由皙的排行顶多到第三,这里有个习俗问题,“哥”在当时当地是长者对幼小的称呼,如赵孟钤谥猎辍吨录咀谠•度日帖》(图六)中即提到一个“三哥”,考之应为“宗源总管相公尊亲家阁下”之第三子季克兆[12],是子侄辈的;《三希堂法帖》中赵孟钍橹抡杂骸渡仗罚峡钗二哥舍人吾儿”;而兄弟间则称“兄”不称“哥”,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宗阳宫帖》中的“五兄”、上海博物馆藏《家书二札卷》中的“大兄长”等。赵由皙此帖中“二哥”所指显然是“二儿子”而不是兄长赵雍。
札中因“二哥”在管道升墓地,所以“追节”的事情要“贤夫”去办。
“追节”,是准女婿在节日前一天向未来的老丈人家送节日礼物的一种礼仪,一般在次年就会迎娶。此帖署时“八月上九”,追的就是几天后的中秋节或者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既然二儿子都“追节”了,这个长女赵由皙应该是多少年龄呢?
假设仍按赵、管婚年至元二十六年说来推论:
(一)至元二十六年(1289)下半年结婚;
(二)长子或长女最早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上半年生于大都,是年生肖为虎,故此子小名“阿彪”,应为男性;这个“小儿”“阿彪”,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再次出现在赵孟钪绿锸γ鲜樾胖小彪彪无事颇会念迟日江山丽也”[13],按现在习惯实岁计算正好两岁半,这个年龄念诗符合正常的智力发育水平,学界多以其即为赵雍。
(三)至元二十八年赵孟钣兴募作品提到秋天送管道升和小儿回吴兴的事情[14]:《致丈人节干除授未定帖》、《致希魏判簿郑月窗倏尔两岁帖》、《松雪斋集》卷二《罪出》、《致郭天锡奉别帖》,由于当时长途旅行的艰辛,这样的安排应错开怀孕的中晚期和婴儿的前半岁;
(四)至元二十九年约九、十月之交,管、赵再次偕行启程,“沿途以河冻津洼,备极艰难,十一月七日方至济南”[15]。
据以上数据结合假设推知,赵、管第一子为男,生于至元二十七年(1290),赵由皙最早只能孕于至元二十八年,生于至元二十九年(1291)上半年。管道升卒于延祐六年(1319),则此时赵由皙实岁二十八,虚岁二十九,其次子已经追节了。皆为早婚。
由此又可以反过来验证前面赵由晳为长女的判断,若为次女,则其生年至少该到至元三十年(1292)了。
四
同样的分析用于王国器和王蒙,王国器为赵孟钏男觯渥油趺桑Ы缫话闳衔趺缮谥链笤辏1308)[16],按照最理想的情况,赵由皙生于至元二十九年,其后三年每年一个,且均是生女,则赵孟畹牡谒呐钤缟谠甓年(1294),要在1308年生王蒙,必须1307年实岁十三岁早婚。
一般来说,如无意外,姊妹婚配还应循长幼顺序,四女之前二女也应早婚。
温肇桐则持王蒙生于1301年之说,“得于赵孟钏氖怂晔庇械猛馑锏募窃”,追溯其原著《元季四大画家》一书,未见列参考文献,也就无由稽考了。
从王蒙角度考察,要么是赵孟睢⒐艿郎槟曛猎十六年有错,要么是王蒙生于至大元年有错。
五
王晓清专门研究了元代女子初婚年龄问题[17]:
(一)平民阶层女子初婚年龄根据法令和习俗“在十四至十六岁之间波动”。
(二)“官宦家庭女子的初婚年龄,最小的十七岁,最大的二十四岁,平均年龄为十九点一岁,其中十七岁至二十岁结婚的有二十八人,占总人数84.8%。这组数据大致反映了元代官宦家庭女子出嫁年龄的基本情况。”
承上,按假设推论的赵家的长女和四女的婚龄均在大德年间,此时赵孟畹墓俳滓丫谴铀钠妨耍渑窨山恿厝绱斯缁榕洌恳虼耍懊嬲杂绅甑乃屑偕瓒疾荒艹闪ⅲ浴⒐苤橛υ诠苌臁以为必贵”的时候。
再考察赵孟畛鍪说木贾猎十年,赵孟钔拼橇思泄戎婕鼍[18],至元二十三年冬赵孟钤俅问艿匠题牱蚓偌[19],终于成行。赵本人的才名列吴兴八俊之首,夹谷之奇的荐举,有可能便是管伸“以为必贵”的依据之一了。
从至元二十三年及之前到至元二十七年阿彪出生,四到五年时间,管道升有足够充裕的时间为“阿彪”添上两到三个兄、姊,这些“累辈”让管道升未能在至元二十三年“偕至京师”。
既如此,《致希魏判簿郑月窗倏尔两岁帖》中“秋间欲发拙妇与小儿南归”,这个“小”字,就不仅仅是周岁之幼小,同时也包含了当时排行最末的意思了。
六
张伯淳之妻为赵孟畹奈彐ⅲ端裳┱•先侍郎阡表》有载,名“孟艮”。程鉅夫《雪楼集》卷十七《张伯淳墓志铭》提到了夫人赵氏的卒年问题:“大德七年五月癸巳,翰林侍讲学士清河张公卒于京师,夫人赵氏前十三年卒,以公治命合葬于崇德州石门乡通贤里沈庄之原。”
推算:大德七年(1302)五月的十三年前应是至元二十六年(1289)五月以后至至元二十七年(1290)四月之前。
墓志又云“(张伯淳)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学教授,除浙东道按察司知事,在官二年,五祈闲不遂”。陈得芝详考了张伯淳授杭州路儒学教授、除浙东道按察司知事应分别在程鉅夫访前和访后,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一职应为至元二十四年,并推知其离职当在至元二十六年秋冬间[20]。这个“五祈闲”很明显应与赵孟艮由病到卒有关了,其卒可以排除至元二十七年。
《松雪斋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述“二十六年,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偕至都下”,这个时间上的重合,表明其五姊去世应该在至元二十六年五月到九月之间,赵孟钜怨轮梁蓟褂胛滏⒘侠砗笫掠泄兀⒎俏瞬肘С苫椤
这一时期正好有两幅书法《跋钱选八花图卷》(图八)、《与王子庆札》[21]分别书于九月四日、七日。按适宜的天气条件,赵孟罾胂绶稻┰荚诰拧⑹轮洌俪伲粞赝竞佣尘筒缓眯兄哿恕
七
前文至元二十六年成婚说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为什么《松雪斋集•管公楼孝思道院记》提到“至元二十六年归于我”;《赵氏一门法书册》中为什么三次提到的都是整数“三十年”、“整卅年”。
在更多的证据出现之前这里只能谈一些我的个人见解,或就常理,或揣私见,仅列所疑,献诸识者:
(一)任道斌、赵维江等将“廿六年”归于传抄或板印时的笔误所致,这种可能无法排除。
(二)元代流行赘婚,赵孟罴匆晌富椤9艿郎芗摇二姐”,其姊管道杲适南浔姚氏,管公“无丈夫子,仲姬特所钟爱”,赵孟罴抑行值苤诙嗖⑶椅觯滓压剩犹跫上,赘婚是能接受的;之后赵孟畛鍪耍艿郎娣颍庵肿付蠓纸凶鳌出舍女婿”[22],以“出舍”对称其“归于我”;前引《致丈人节干除授未定帖》中述及管家二老健在,早先的“累辈”们也有可能是赵孟畹秸扇思摇入舍”的原因,今人有说,谓之“啃老”;管公既殁,赵孟钗⑿⑺嫉涝河κ亲感鲂形弧段庑吮钢尽芳窃亓苏悦项纳妾的想法被管道升制止的故事,当然这是一个传说,但按赵孟畹牡匚唬丈茨捎τ卸喾矫嬖颍辉俅诱浴⒐芩娜龆拥拿挚矗郾灿γ坝闪痢薄坝捎骸薄坝赊取保簟坝伞弊直玻忧⒖睢⒈芯亮”“雍”“奕”,不“由”生疑;湖州赵氏宗室家族墓地在湖州车盖山[23],如《致中峰和上六札卷•长儿长往帖》(图九)所述“今先发其柩归湖州”,赵孟畛ぷ诱粤辆褪枪樵嶙婕菁植┪锕莶卣悦项至大四年[24]书《种松帖》(又名《东衡帖》)“东衡穴边地都与买了”,又据欧阳玄《圭斋文集》为赵孟钏竦辣薨之年九月葬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之阳管氏祔”,表明赵、管合葬德清,而不是湖州,这事是早就确定了的,“死生亦大矣”,这仅仅是夫妻情深、性情使然能解释的吗?
当然,觉得一件事情可疑,那么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与这个可疑有关,一旦找到真正的原因,所有的疑点就都不是疑点了,列举这些疑点,仅仅是存以待考,赘婚一说,本文只是提出了一个可能性,不作结论。
从文献等级来说《管公楼孝思道院记》主题人物是丈人,而管道升只是旁及,存在略写因素,应以《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的解读为准。
“三十年”、“卅年”应非确指,是约数收整。文言中整十、整百常作虚数或概数。虚言其多者为虚数,取整舍零者为概数。赵孟畹氖囊渤<秸庵窒窒蟆H纾骸吨轮蟹搴蜕狭•长儿长往帖》(图八),写于至大四年,赵亮去世,赵孟钚樗晟星也蛔阄迨耍照亲鳌六十之年”;《松雪斋集》关于莫逆之友田师孟的诗文有四篇,其中《送田师孟知河中府》谓:“田候年少与予友,今三十年俱白首”,而之后的《田师孟墓志铭》则谓:“余与师孟友二十有七年”;《松雪斋集•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别妇经春夏,离乡整四千”意思是超过四千。同此,《赵氏一门法书册》里的“整”只能译作“足足”、“超过”,“整卅年”应译作“超过三十年”。整数概指,不可执着。
八
尽管以上分析中一些可能性推测,如“赘婚”等尚存疑点,有待证实或证伪,但赵孟钤缒晔闹衅捩鄣募窃亍⒆优槿⒂肷榭龇治觥⒄悦萧拮淠甑瓤贾さ娜范ㄐ裕贾赶蛘浴⒐芑槟暧υ谥猎十三年末赵孟畛鍪舜蠖贾啊
注释:
10、赵献民等《浙江省农家柿品种数量分类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12年第1期,页77至87。
11、同注6。
12、同注5。
13、《三希堂法帖》。
14、同注5。
15、赵孟睢吨录咀谠•得托姻契帖》,嘉德2014年春拍。
16、《王蒙研究》,《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17、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武汉出版社,2005年6月,页66。
18、杨载《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公行状》,《松雪斋集》。
19、同注2。
20、陈得芝《程鉅夫奉旨求贤江南考》,《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21、吉林博物馆藏《宋元名人诗签册》元人抄本(刊于《书法丛刊》总第29期)。
22、王晓清《元代社会婚姻形态》,武汉出版社,2005年6月,页142。
23、陈兴吾《〈宋故赵司户圹志〉考略》,《中国文物报》,2007年7月27日。
24、同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