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峰山人
玉峰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2018-10-24 16:22:23)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画撷英
       《苕溪诗卷》全帖,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六首。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据鉴藏印记,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绍兴内府,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后入清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该帖系米芾游苕溪(今浙江湖州)时诗作。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转载]米芾《苕溪诗帖》单字高清版

       读帖试看《苕溪帖》墨迹,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予人八面生姿、沉着痛快之感。每字结体修长,下半部微向右倾,如玉树临风,摇曳生情。左右、上下结构的字,强化开合向背,或左擒而右纵,或上敛而下放。“游”、“蓬”、“过”等字“走之旁”形态各异,如挂帆沧海,“依旧满船行”(米芾诗名)!

      米芾用笔多变,曾自诩:“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即用正、侧、藏、露不同笔锋入纸,使整幅作品长短、轻重、仰偃、间距、起笔、收笔不主故常,生出千种变化,极尽万般美态。

      章法上除起首交待“戏作”缘起及书者名款占两行、卷末记录书写年月占一行外,所作六首诗顺势承应,各成一“章”,得“缜密”之妙;各“章”之间留有空白,有“疏朗”之美。又有小行书“夹注”其间,虽非有意为之,但已尽显错落参差之美。通篇观来,大小、疏密、欹正……随势生形,一气呵成,纯任天机。

      正如宋人朱熹所言:“天马行空,追风逐云,虽不可范以驰驱,要自不妨痛快。”当然,帖中某些字欹斜过甚,如倒数第三行“对声”等字,有欲倒之势,恐为人垢病。明代吴宽就直指米书“习气”为“猛厉奇伟,终坠一偏之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