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解读神经症现象之四:谁在强迫我(四)【下】

标签:
强迫症神经症成都心理咨询熊玲心理咨询 |
分类: 熊玲专栏 |
http://www.lantian99.com.cn/upload/1511/b2909250521.jpg
在愧疚的感受里,有着中国文化下的耻感(面子)和羞愧感(负疚),而所有产生内疚的相关观念,都是良心所包含的内容。当一个人愧疚到对不起许多人和事,并深感自我无能赎清“失责”之罪时,其良心会使他寝食难安。或许,魏东为自己的软弱和良心自责到死,显得太夸张。如果真有什么过失过错,正常的良心反映是能够接受自己的“过”并勇敢地承担责任,即能够面对现实,用善的行为补过;如果他真有弗洛姆说的人道主义良心,他就不会抛下妻儿于不顾,或不会逃避自己应负的男人(社会身份)的使命。可事实总是夸张的,他的确因深重的内疚感使他良心不安到了绝望。
那么,作为已经很成功的他,也已经被强迫症状纠缠多年的情况下,是什么魔力使他停不下来?又是什么力量使他敢于死亡?在死亡与软弱之间,能选择死,非软弱所能及呵。据魏东个人背景介绍,他是一个有事业雄心,有朝气,做事一贯极为认真的人。这是比较典型的A型性格(或强迫性个性)特征。当然,并非是个性极端认真、有事业雄心的人就要患强迫症。易患强迫症(包括抑郁症)的关键,是他从小不安全的内心有个超级“理想自我”,更关键的是,这个自我很专横,脾气暴烈,它对外界评价非常敏感,非常害怕自己“不好”而丢脸,所以稍有不好(比如发言说错一句话,上班迟到了,没帮到别人可能得罪别人)它就会责备自己、怨怒自己。
http://www.lantian99.com.cn/upload/1511/b2909294245.jpg
强迫症者执意无缺陷的心理动因,决定了他在追求自我完美的途径中,习惯地自律自强,甚至强迫性进取。他不是不想停下来,而是不可能停下来。或说他自动地停不下来,因为他深受内心“理想与雄心”感的驱动,若是停下来,“理想自我”会让他觉得,那是放纵自己,那意味着自己会落后、追赶不上别人、会被人瞧不起。这种感觉很不好,正如一个人背负“不如人”的羞耻感很难受,依良心的责任和要求,是不允许“不好”存在,是必须要排除自愧不如的耻感。生活中很多有强迫性读书、工作狂、强迫进食、强迫性购物等现象的人,都是坚决拒绝那种感觉的人。可是感觉是绝不了的,你愈是排斥某种感觉,那种感觉愈强烈。
应该说,强迫症患者不堪重负的被控感,是深受两层囚笼的软禁:表层是被囚在“强迫反强迫”的死胡同,底层是被囚在“良心超我”的美丽法庭。解禁的出路,必然要解除两层囚笼。
首先研究怎样破表层的囚笼?笼之类的怪圈,有纠缠性质,破笼圈的要害是找到它的特性和结。表层囚笼是“线”的无限重复,它的结在:对症状执意反抗的态度。那么攻破笼圈的关键,是改变对症状的态度——不反对、看着它、接受它。如果你强调“我即便接受症状,但它还是要出现呢”,说明你并未接受,因你的潜台词是“它不该再出现”,那么你还得要继续坚持正性态度——不反对、承认它的存在。就像你能执意反抗症状一样,相信你同样能执意症状的新态度。
解禁底层囚牢(底层用“牢”比“笼”更象征),就要知底层牢的特性和结(这需要通过精神分析而知,或说将无意识症结意识化)。底层囚牢由矛盾性格搭建,坚实也尖锐,它的结有两处:一是良心超我对自我的憎恨与不接纳;二是责任感迫使自我当完人的苛刻。因此,解囚牢之禁锢,必先打通这两处关节。那又怎么去打通呢?
http://www.lantian99.com.cn/upload/1511/b2909310716.jpg
不妨用比喻来理解,一个被关在牢狱的囚犯,他会用什么办法救赎呢?毫无疑问,他若真是犯了罪,得救是认罪服法;若是冤案,得救是你必须上诉,并坚持为自己正本清源。所以,对于自己囚禁自己的强迫症者,救赎自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承认自己是会犯错的凡人,放弃无缺陷的完美幻想。
走出底层囚牢的前提是,学会为解放自己书写申诉——状告良心超我对自我的虐待。这份申诉所含内容,就像患者做心理分析时所呈现的东西一样,具体而真实。它应该让你和别人明晰以下:
你的苦是什么,因何而苦?
你到底有没有过错?你到底是善良的好人,还是坏良心的罪人?
究竟是有错,还是有过失?若有,是背了谁的意愿,或触犯了良心的哪一条?良心对自我的责备、贬损、惩罚是否过重?
你的能力,是否可以满足超我的要求?
你的力量,是否能够承担良心的施虐?
你的实力,能否到达理想自我的目标?
你的勇气,是否足够向内外权威造反?
如果能力还不够,力量还弱小,实力正在练,勇气要靠借,那么你是否可以做到放弃?
……
自我可深度对话良心:请你慎重考虑拥有一种智慧,以便能承认、接纳自己的不好;能撤销对自我的责备、怨怒;能容忍自己先自卑,再自信;能允许自己先哭泣,再坚强;能准许自己先弱小,再强大。
被自我良心与责任所强迫的人,改变,需要有对真实自我更强的责任感,来取代追逐“理想我”的狂妄目标。这等于是人生态度的根本改变,这也意味着,你必须有一种对自身缺点的正常适应和耐心,来作为富有人性的指导性道德原则,才可望把自己从强迫性进取和虚假幻象中解救来。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四川成都蓝天心理咨询机构
熊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