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夫妻冲突错在“正确”

标签:
情感成都心理咨询强迫症熊玲心理咨询 |
分类: 熊玲专栏 |
这样的冲突很像一种战争,挑战和迎战双方都有他们充分而特定的理由。夫妻争斗,不止因错误而产生,更多是因为太正确而征战不休。就像太美丽(或太善良)本不是错,但它有时给人的伤害胜过所谓错误的东西。夫妻冲突的成因和类型很多,在此我想对带有攻击性的争斗与冲突作以下分析。
夫妻冲突的起源:
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父亲:“爸爸,什么叫战争?”父亲饶有兴致地回答:“哦,战争啊,就是双方打仗。比如几年前,美国因为制裁伊拉克搞核武器而大规模地轰炸伊拉克……”着急的母亲插话:“你胡说什么?有你这样给孩子讲的吗?那场战争明明是美国想要控制伊拉克的石油、想称霸世界才发起的。”“喝,你真行!你也懂世界政治?”“你什么话!别以为你什么都懂,这么大的战争谁是谁非你都不清楚,还去教育孩子。”“你错,我的认为肯定是对的。”“你才错!你们男人总那么自以为是!”“嗨,你怎么总是爱打击一片?”“因为你总以为自己对对对,别人错错错。”“这话,说你倒是适合”……夫妻脸红脖子粗地继续对峙着。这时,孩子忽然向他们说:“哦,爸爸,我知道什么是战争了。”
这个故事引出的思考是:
第一、因差异而争斗的夫妻冲突关系,体现了攻击性连接。不管性质怎样的“战争”,程度多大的争斗,它都是一种相互攻击行为。按精神动力学理解,攻击性是人的本能,是人最原始的本能,它是人与人之间一切情感关系的基础。没有攻击性就不存在关系冲突,比如树与树,它们只有平静与孤独的它与它。
所有人际关系中,为什么夫妻关系显得那么脆弱?其实并非是通常所理解的爱得不深或不真,而是具备长时性、固定性、狭窄性的夫妻关系,注定成为了人的本能攻击性释放的主要载体。加之人的社会性,也造成了人将他在社会关系里的情绪挫折与攻击性压抑,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婚姻关系里释放。所以,攻击倾向成为了维系夫妻关系的一大特点,只是这样的形式下,感性的东西压抑了,感情的味道躲避了。
第二、因正确而争斗。夫妻冲突都因差异而起,最常见的是性格、思维模式、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随着婚龄的增长容易形成纷争与冲突。从表象分析,夫妻纷争是一种“对与错”的较量。纷争本质上说明,夫妻双方都是极端愤怒对方的无理或错误。但如果要说错,错在双方都因为没有错。真正有错就对了,双方就冲突不起来。因为,一方若真的有错,首先本人就会因错而自觉理亏,理亏的心理是心虚和胆怯,不会有反击冲动。其次,有错方的态度本身就会让另一方感觉赢了,那么争斗便失去了对等的泄恨动机,冲突便形成不了。
大多数夫妻很明白争斗因差异而起,不存在谁对谁错,但战争并不因明白道理而平息;他们也能体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冲突很累很痛,但并没有因这份累痛而改变关系。这是否已经说明,夫妻冲突有着并不为夫妻所意识的动因?冲突的背后存在和谐呢?
争斗,是在以攻击形式表达自己所受的委屈和存在的道理。为真理或道理而斗,似乎是人基本的生活形式。每个人从2-3岁开始就在他的环境接受各种道理的教化,“讲理”素质早已铸入一个人的个性结构。两个不同血缘关系,不同个性特征,不同价值取向的异性进入婚姻朝夕共处,自然有了太多起冲突的基础与机遇。惧怕非理,几乎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情结,因为中国悠久的文化灌输给人最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人们深知道义、律令的重要,遵守与维护它意味你是正确,违犯意味你犯错,必然要受到犯错的惩罚。其实,一切所要求人服从的东西,都是文化造就的道理,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权威人物、权威意识等,都代表了“道理”。一个孩子,只有在遵从各种道理下他才是正确、安全的,他才会躲避指责、惩处、抛弃等危险。夫妻冲突也代表了人际关系的众多冲突,其深层动因是渴求正确、渴望关系人物视自己“很对”而接纳自己。
夫妻冲突的协调:
1、接受差异。有冲突存在,也有协调冲突的办法在,你对冲突的看法本身就是解决冲突的办法,如对吵闹或争执,你让它存在,视它为生活本身,它就不构成是一个影响你们关系的冲突。
如果冲突因差异而产生,那么接受差异便是解决冲突的根本办法。怎样接受差异,能否做到接受差异,涉及到夫妻的认知和修养水平。这需要夫妻双方或单方能够意识到,差异是存在之必然,是各自的本真,改变它意味失去人的真实,接受它,意味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能够感知自己的真实与需要,也能感知对方的真实与需要;能够认为“差异”的含义:自己是正确的,对方也是正确的;能够坦然地接受差异,不要去改变它,让差异和平共处。
也可以协商哪些差异可以缩小?哪些差异可以改变?这需要双方有平和与协商的态度,人与心都能够坐下来,协商就存在。
2、理解与认同。关于理解,是一个古老而平常的话题,它看似简单,实际很奥妙。人们需要理解,就像需要吃饭那样普通常见,但人们对理解的获得或满足,又像山珍野味一样,是那样稀少难遇。人际关系的冲突与争斗,说到底是不被理解的中伤,是人的理解这一基本需要受挫的结果。
而夫妻关系,是建立在情感需要基础上的联接,在差异方面有着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具有的差异性,那就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取向和情感情结的不同。这是各自在原生家庭早就形成的,它们直接影响着人今后的情感关系和夫妻生活。比如夫妻有些冲突很难解决,其实并非是他们不能理解对方,也并非不明白冲突是双方都有错,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和对方存在内心深层的情结需要。
如果夫妻存在自己不能解决的冲突,因此很痛苦,也很想走出痛苦,可以接受婚姻情感的心理咨询帮助双方意识到各自的情结所在。只有理解了自己和对方的内心世界的冲突和需要,认同自己和认同对方才有可能,接纳双方的“所是”才有可能。
夫妻战争,象征打官司求公道的喊冤。当理解真正出现,呼喊便没有必要。
3、增加感性的交流模式。夫妻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特殊在是太多相异素质的集合,特殊在它既牢固又脆弱。夫妻在婚姻里是否有幸福感,取决于是否存在富有感性的情感交流。比如:
——吃饭时可以听着音乐说些轻松的话,而不是端着碗就大谈工作或讲道理;
——对方有负面情绪时,可以温柔地问候“看来你情绪不好,有什么不愉快吗?”而不是一瓢冷水“你又怎么了嘛!”;
——对方做完一件也许不太完善的事,首先是了解原由再论理,而不是出口就批驳;
——在对方有困惑或困难时,默默地陪伴他(她)而不是用道理教育他(她),是用心帮助到底而不是忽视;
——在对方为你做得很好,或在他(她)事业领域取得成绩时,给予他(她)微笑、赞美、拥抱,而不是说“人嘛,该有点追求”“都老夫老妻了,讲究那么多干嘛”之类;
——能共同享受重要的节日、纪念日;
——知道对方情感需要的内容,给予认同和尽量满足。而不是像有些丈夫斥责妻子的抱怨:“我赚钱回来,你享受就可以了,还有啥不满的?!”
一个人感觉的良好,绝对是在温馨、仁慈、充满爱意的感性环境,绝对是在被理解被认同被呵护的状态之下。
夫妻冲突,因为共情缺失,协调冲突,需要少些理性对抗,多些感性交流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