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无涯传统今朝
(2013-11-13 22:39:2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北大李可染艺术研究会论文集 |
艺海无涯
加入李可染艺术研究会已将近一年了,回想起过去的这些日子,以及我身边这些学艺的同道朋友,有太多的感谢,太多的收获,慢慢地把心平静下来,就从第一次来到北大蔚秀园师莲堂的那天讲起吧,记不清那天是几号了,打完电话后,顾不上刚下班时的那份疲倦,骑上单车就匆忙找来了,那时的心情真的很难忘,似乎从儿时起对艺术的向往就要变成现实了。来到蔚秀园二十三号楼这间不大的画室,见到了我的恩师徐佩元先生,当时还有正在学画的王成元师兄,初次见面,对屋里的陈设已记不得许多,只记得徐老师和王成元师兄交换意见后,郑重的收下我为学生时的那种迫不及待和兴奋。从此我的生活里又多了一项重要内容——写字和画画。每周二周四都成为我期盼的日子。从篆书学起,一横一竖看似简单,却累的我手指抽筋,心灵却像得到一次雨露的滋润,中国书画所独具的魅力由此深深的吸引了我。
课上的两小时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我对祖国艺术乃至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和兴趣。中国文化体现出人的胸襟是博大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两句诗横断了中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两句诗贯穿了中国历史。我们祖先所留下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宛如一颗明珠,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从小学习理工科的我对这些知之甚少,虽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却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学起,借此我要感谢我的恩师,他不仅在为人处事方面对我们严格要求,而且在艺术修养及人格魅力等方面,因材施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和帮助。有一次老师在谈到学习时,指点并借给我一本经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研究》,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在我的生命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老师说的一句话:“书不能乱读,最好能多了解一些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了解历史能使人变的聪明,而且要有选择的读,要有正确的路子。”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那扇通往古代灿烂文化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挤出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了二十多本著作,总结了一下,自己也有一个不小的惊喜,对中国几千年的释、道、儒三位一体如何能和谐相处至今,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异相通,有了相当的了解,越发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学习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由衷的感谢我的恩师。
学艺的过程是艰苦的,。半年的时间我已小有体会,生活上,老师对我们爱护有加,学习中又是相当严格的,每次练完字后我的手指都会抽筋,因为喊疼喊累挨了好几次批评。最严重的一次,那天自己由于工作上的因素心里有些浮躁,练了一会字后就有些烦,又想改学画了。结果当然是不可能,还被徐老师狠狠的教训了一次,他谈了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有关颜真卿求张旭笔法不得然终有所得的典故,意识到要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是多么的不易,人品不好,缺乏意志毅力是不可能得到真传的。当时我的确认识到这种看似小的问题的严重性,一种深深的自责,又是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不禁哭了。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事情要不得一点的三心二意和不老实。
加入李可染艺术研究会后,有相当多的组织活动,外出写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有教益的事情,李可染先生说过:“学绘画最重要的要精读两本书,第一本是大自然(包括社会、科学);第二本是传统(包括历史)。写生是对生活的认识和再认识,“看”比“不看”好,但“看”比“画”差的多,“画”是到事物的细微处走了一遍。”第一次写生是到京西郊戒台寺,一行六人。这跟平时的旅游很不一样,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都发生变化,面对美丽而又玄妙的大自然,听着老师的介绍,心情非常激动。正如古人所说的要“师造化”。徐老师创作的三幅作品和那棵千年古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我的第一幅写生画也变的十分珍贵。
还有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就是今年十月底我有幸与徐老师和王老师同去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应邀拜访,徐老师的《江山无尽》代表我们李可染艺术研究会为毛主席纪念堂所收藏。这是我们研究会的一件大事,当时我在旁做了难忘的笔录。王建恩主任在谈话中对我们得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李可染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师,他在我们花坛是泰斗,艺术界应该学习李可染的艺术和精神。”王主任还亲自带我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和各个展厅,并回赠了我们珍贵的纪念品。
说到李可染先生,我感到他不仅仅是一位单纯艺术上的大师,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他说:“画山水画就是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无不体现在那一幅幅意境深广,情感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中。在艺术上,他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胆”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是要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要改造国画,首要的第一条就是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创作源泉,古人师造化,现在要进一步说是要深入生活。在创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继承传统,必须把中国传统放在第一位,外来传统放在第二位,民族传统是继承的问题,外来文化只作为营养吸收,目的还是为了丰富,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主从关系一定要明确。李可染先生提倡做苦学派,他讲“七十始知已无知”、“白发学童”,表明自己仍需不断的进行新的探索。李可染先生有着淡泊宁静的精神世界,他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会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所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传承和开拓的信心。
受恩师重托,在新一届的理事会中,我担任艺术研究部部长,深知自己能力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身上责任着实不轻,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拨的意志,对祖国文化艺术充满热情,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最后,我还是引用李可染先生的刻章“东方既白”来结束这篇粗浅的短文。可染先生说:“东方艺术比较宽,东方人不仅画其所见,而且画其所知、所想。现在海外还有很多人对东方艺术不理解,东方总会为世界所理解的,我预言不久的将来,能与西方相媲美的唯有东方,这不是说我们要压倒人家,而是说我们也应当给人家一点东西,我们是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