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元二使安西》到《阳关三叠》
(2015-11-05 15:13:28)
标签:
古诗古曲王维 |
分类: 他山之石 |
《阳关三叠》为唐代传播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的一篇名作。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朝著名诗人和音乐家王维的经典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作曲而成的。诗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流传甚广,成为一曲古老而难得的声乐佳作,千百年来为人们传唱至今,有着不朽的艺术活力。因为当时演奏时曾把其中王维的原诗反复演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还因为诗中有“渭城”和“阳关”等地名,因此又名《渭城曲》或者是《阳关曲》。此首乐曲在唐代异常流行,唐代其他诗人也曾做出许多诗句来咏赞过它,例如: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诗句。故此《阳关三叠》还被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也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为了送别朋友元常去安西都护府(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而作,深切的表现出了作者对马上就要启程远行的挚友间的那种无比关爱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名曲包含了非常细腻的友情在内。可以让人深深埋醉在留恋不舍的意蕴和境界内,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反复的吟唱。使人“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麓堂诗话中提到“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後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因此《阳关三叠》无愧于唐代诗歌中的珍品,古代乐曲中的佳作。
宋代苏轼在赞美王维的诗作时所作的《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首也毫不例外。也是诗中有画境。用渭城的旅店、春柳、晨雨和湿润的沙土作为大环境,描绘出伤感愁闷;失意分别的感情。毫无疑问,此曲被人们广为传颂,很大程度上是和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心理和思想彼此相通,才使人们形成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生情。
从《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作到《阳关三叠》中谱曲演唱后,在原作的每句七个字的基础上,还添加了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以文学的角度来说,当然比原诗相差甚远,恰恰这样一篇名作,在文字上有所增益之后,又让这首诗歌具有独特的“简洁峻峭,而悠然深味。不见其际”的曲调,在旋律上的展开才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从音乐上也可以对诗歌的情景环境加以更好的烘托。
《阳关三叠》中的“叠”字其中之一的基本字义为乐曲的重复演奏,就是一种源于同一音乐主题的变化重复或者是展开性的自由变奏的乐曲曲式结构。当然它不会和欧洲音乐结构方式相同,即那种格式化极强的严格变奏或者是再现部。同时也不代表是把音乐一层层深入分解的展开部。而它更多的体现出在相同的基础上,作部分带有自由的变化演奏。这在中国古典音乐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特点。《阳关三叠》的“三叠”,实指整首乐曲必然遵从于同一个音乐主题,但可以变化演奏先后总共三遍,但每一次的变奏都具有仑性的发挥,当然主要是依据歌词的特点。比如说是句数或者是字数的不同来作相应的变化,用来表示诗作的婉转而含义深刻。因此“叠唱”或者说“叠奏”是一种极具伸缩性的音乐结构方式。《阳关三叠》的音乐部分是把一叠作为一个基本单位。每一叠的其中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主歌,另一为副歌。
所谓其主歌就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词为主体的音乐部分。当然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沿用王维原诗。引子和主歌副歌之间的连接部分也可划人第一段的范围,要注意的是除此之外的歌词以及副歌的词曲等等都是后人逐渐增添上去的。主歌的音乐部分的特点之一是。引子和连接部分的音乐非常重要。当然在通常的情况下,一般人可能最看重音乐的主体部分而较为忽略引子和尾声部分,但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倘若只是注重主体就非常容易把此首作品的音乐结构特点认识上模糊不清。假如把主体部分的音乐在加上引子和连接部分贯穿到一起看,也是一个完整的宫调式段落。
一叠的副歌是新添加的歌词,此后每叠都各不相同。开头的音乐是较弱的八度跳进等处均数次重复,情意真切,曲调纯洁质朴但富含激情。曲调渐渐开始富于变化。趋向于有较强的顿挫波折,乐句的句末的尾音也不再是一级音和二级音为主,而更多的是出现三级音,表明此时已经进入了副歌部分,开始表现的是新的音乐形象,长短不一的歌词开始出现,此段更加深刻的表示出了作者送别挚友时的无比伤感和离别之情。
和一叠的主歌音乐部分对比,二叠的音乐的主要变化是多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这一句的内容,所以二叠的主歌比一叠略显扩充,三叠的变化部分和二叠恰恰相左,因其变化在副歌部分,而其变化较大,它比较集中地表现是,音乐情绪愈加强烈,曲调在基础的句子以后,又添加了两个更大的衍生出来的扩展句,这几句仿佛可以把这一段的音乐变为一个结束段。最后音乐节奏渐渐走向分散,尾声曲调概括了主歌部分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对全曲的综合,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倾吐了一种感叹的情绪。给人留下一种言不尽意和余音袅袅难忘的意境。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驷,载驰驷,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巾,尺素巾,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