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第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指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这段话阐述了未雨绸缪、未兆易谋的道理,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在险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防微杜渐。
这个道理,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干工作、管理企业,乃至治理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
班级管理也是如此。班主任要对班级事务十分熟悉,要对学生了解,要在许多特殊时期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疏导和防范,以免出了问题后再忙着收拾残局,变得被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要掌握主动权,抢占先机。
比如每次开学时,班主任应该要提前想到,可能会有学生私自带零食,所以预防学生晚上归寝后,因偷吃零食而导致兴奋,说话违纪以及垃圾成堆等现象。班主任要在学生返校后就及时提醒学生:带零食的同学要么就主动上交,给你保存到放假原样带回,要么就及时与大家分享解决了,晚自习要检查。不违规的水果等,可以先放着,有计划地吃。另外,晚自习后还要检查寝室卫生,谁制造的垃圾,请及时清理掉。这样学生们就会提前处理好自己的零食,晚上归寝后就比较有序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譬如期末复习,提前考虑到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好复习计划和准备工作,让各种问题尽量在考前解决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所以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要先做好计划,计划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充分考虑,未兆易谋的过程。然后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改进,因为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查漏补缺,防微杜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