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日育德养SunvirtueCoffee
日育德养Sunvir
tueCoffee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14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品咖啡知识系列—「烘焙度」

(2015-09-06 10:44:04)
标签:

咖啡

咖啡豆

http://s10/mw690/003CChysgy72rAo0tiFb9&690

☆烘焙决定咖啡的味道

  决定咖啡味道的主因,八成是来自咖啡生豆,另外两成则是取决于烘焙。但是我们所能触及到的层面,顶多也只是烘焙这个步骤而已,咖啡豆送去烘焙之前的生豆制作过程等等我们是完全接触不到的。就这点来看,我们可以断定,咖啡味道的好坏全凭烘焙技巧的优劣。

  烘焙咖啡豆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将咖啡豆煎焦,还要借各种不同的烘焙程度,让生咖啡豆发挥其最大特性,让它成为品质最佳的产品。因此对生咖啡豆必须有所了解,且具有慧眼识英雄的独到眼光才行。

  以往我们都将咖啡产地名称与咖啡味道画上等号,这种太过愚昧的想法实在该好好反省下。举例来说,一听到摩卡,就认为它是酸味咖啡;哥伦比亚等于甘美醇厚;曼特宁就是强烈苦味的代名词。这种依据咖啡豆产地断定味道的自以为是分类法竟然被广为流传,还延伸出咖啡豆比例法——想要偏酸的咖啡口味,可以“50%摩卡+30%哥伦比亚+20%巴西的比例混合咖啡豆;想要在酸味上多一点点苦味,那就用“30%巴西+30%哥伦比亚+30%摩卡+10%曼特宁。人们过于迷信这类咖啡豆比例法,反而把煮咖啡当做是在玩拼图。

  事实上咖啡产地名称等于咖啡的味道的说法只是迷信。譬如说摩卡虽被归类为酸味咖啡,但酸味会随着烘焙时间愈长而愈渐消失,反而变成重苦味的咖啡豆。一般而言,咖啡豆烘焙的时间愈短愈酸,愈长则愈苦;我们可由此特性得知,决定咖啡酸味与苦味的是烘焙的程度,强制去定义某种咖啡是酸味咖啡、某种咖啡是苦味咖啡,一点意义也没有。

http://s4/mw690/003CChysgy72rAoKCoXf3&690


☆引出咖啡豆风味的烘焙程度

  烘焙最难之处,在于停手的最佳时间点;若没有在最佳时间点停止烘焙,则必定会影响到咖啡豆的风味。

  停止烘焙的最佳时机,端看烘焙师如何捕捉咖啡豆的特性。该烘焙到什么程度可不是按个人喜好去决定的。举例来说,古巴咖啡豆的豆子果肉薄,具独特的酸味和香味,采中等烘焙到高度烘焙左右的中度烘焙,最能去除涩味,并制作出具有无与伦比上等酸味与甘甜香味的咖啡。但若采用法式烘焙,味道会变得空洞,咖啡豆也就完蛋了。另一方面,果肉厚、水分含量多的肯亚咖啡豆采用轻度烘焙或肉桂烘焙等浅度烘焙,那咖啡恐怕会酸到难以入口。

  不论何种咖啡豆皆可采用浅度或深度烘焙,这点单就技术层面来说并没错,但要想发挥咖啡的最佳风味,就得适性挑选适合的烘焙度了。

  因此由轻度烘焙到意式烘焙,每个烘焙程度我们都要让每种咖啡豆经历一次,并且得靠自己的口鼻确认、记下每种咖啡豆在每个烘焙阶段的味道,找出最能凸显该豆子特性的最佳时间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