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知识系列—「咖啡的栽培条件」

标签:
咖啡咖啡豆 |
http://s1/mw690/003CChysgy72rBSFfMY50&690
有个名词叫做“咖啡带”。全世界咖啡生产国有六十余国,其中大半皆位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度27分)所包夹的热带、副热带地区内,赤道由此区穿过。此咖啡栽培区又称“咖啡带”或“咖啡区”。
咖啡带的年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因为咖啡树是热带植物,若气温低于20℃则咖啡无法健全生长。日本的冲蝇诸岛勉强算在咖啡带之列,现在亦进行小规模的咖啡栽种。
☆气候条件
阿拉比卡种咖啡不耐高温多湿的气候,也无法久处5℃以下的低温,故多栽种于海拔1000~2000公尺高地的陡峻斜坡。另一方面,罗布斯塔种咖啡则因适应能力强,(罗布斯塔的原意即指“顽强健壮”)故多栽培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
http://s4/mw690/003CChysgy72rBTwxKX73&690
全年降雨平均,降雨量约在1000~2000公厘左右,再加上适度的日照,是最适合咖啡的环境。但阿拉比卡种咖啡不耐强烈日照与酷热,因此适合种植于易生晨雾的地形,特别是日夜温差大的地方。另外有些地方为了避免太阳直接照射还会种植遮蔽树,如香蕉、玉蜀黍、芒果等。
☆土壤
简单来说,适合栽种咖啡的土壤,就是有足够湿气与水分且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火山土。咖啡的原产地————衣索比亚阿比西尼亚高原上就布满了这种火成岩风化土,因此富含腐植质的土壤自然成为适合栽种咖啡的基本条件之一。
事实上,巴西高原地带(称“Terra rossa”,意为玄武岩风化的肥沃红土)、中美高地、南美安第斯山脉周边、非洲高原地带、西印度群岛、爪哇(部分地方的土壤也是火成岩风化土,或是火山灰与腐植土的混合土)等咖啡主要生产地带,也和衣索比亚高原地带一样,拥有水分充足的肥沃土壤。
土质对咖啡的味道有微妙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在偏酸性土壤上的咖啡酸味也会较强烈。又如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带土壤带有碘味,采收咖啡豆时采用摇树法将果实摇落地面,咖啡也会沾染那种独特的味道。
☆地形与高度
http://s4/mw690/003CChysgy72rBUKixJa3&690
一般皆认为高地产的咖啡品质较佳。中美各咖啡产国因为有山脉自大陆中央穿越,它们会以“标高”作为分级标准。例如瓜地马拉的SHB,七等级中的最高级即称SHB,代表它的产地高度为海拔4500呎(约1370公尺)。
虽然咖啡庄园位在险峻的斜坡高地上,对于交通、搬运以及栽培管理各方面都不大易,但另一方面,位在这样的地形上,气温低且易起晨雾,能够缓和热带地区特有的强烈日照,让咖啡果实有时间充分发育成熟。
但是牙买加岛的“蓝山”与“夏威夷可那”等高级咖啡就非高地采收咖啡。只要有合适的气温、降雨量和土壤,会起晨雾且日夜温差大,就能栽种出高品质咖啡。由此可知,即使“高地产等于高品质”,也并不意味着“低地产等于低品质”。标高只能视为判断咖啡等级的参考标准之一,标高虽然重要,但产地的地形与气候条件更重要。
咖啡的主要消费市场欧洲诸国,从以前就给肯亚及哥伦比亚等高地咖啡较高评价。定量的咖啡豆能够萃取出较多的咖啡液(意即浓度较高),这也是高地咖啡获得好评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