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知识系列—「咖啡萃取」

http://s5/mw690/003CChysgy72rCI8BSI54&690
☆滤纸滤滴法
滤纸滴滤法能够让豆子直接呈现原本的味道,而且可对应各种烘焙度。只是操作过程需要一点技巧,比方说,假如滴滤有芯、涩味强的咖啡,就必须采用粗度研磨,让热水快速通过咖啡粉,多少能够调整。缩短“闷蒸”的过程让整体味道清淡些,也能够调整原本味道太浓、太苦的味道。滤纸滴滤法具有这种可变动性。最合适的研磨度是中度研磨。太粗或太细都不适当。手捏起一撮咖啡粉,触感粗糙的话最佳。热水温度约是82~83℃。
使用滤纸滴滤精品咖啡没有特殊技巧。香味比起萃取商业咖啡时更容易逸失。毕竟必须接触到外在空气,这也没办法,或许也是滤纸滴滤法唯一的弱点。
另外,低温萃取时容易突显某些特定味道,必须小心。精品咖啡没有杂味,因此冷了也好喝。
http://s7/mw690/003CChysgy72rCJ7zds66&690
☆法式滤压壶
使用滤纸或法兰绒滴滤法时,咖啡油脂等会吸附在滤纸或法兰绒上,但是使用法式滤压壶的话,可以连同油脂一起萃取出来,因此咖啡会有油滑的口感,这也是此萃取法的一大特征。不过也因为这种油滑口感,因此评价相当两极。
虽然进行细部的味道调整有困难,不过时间久了仍然能够品尝到独具特色的酸味和香味。适合中度烘焙,可搭配粗度研磨。以结构来看,法式滤压壶属于“材料主导味道的道具”,使用好材料的话,可清楚展现个性,十分有趣,但如果材料不好的话,就会萃取出令人失望的味道。重点就在于严格挑选材料。
一般认为法式滤压壶可使用热水,事实上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人知道。有些人只把热水加到一半,用意类似滴滤法的“闷蒸”。最佳萃取时间是4分钟(注:萃取时间须视研磨状况做微调,粗则时间长,细则时间。另外,确实的把咖啡粉搅拌开也是重细则时间短。另外,确实的把咖啡粉搅拌开也是重点。),但也有意见认为静置4分钟恐怕连杂质也萃取出来。这种萃取法用的是热水,释放出的香气确实很强烈。
http://s12/mw690/003CChysgy72rCKrRyj2b&690
☆赛风壶
赛风壶采用高温萃取(注:赛风壶的温度其实并不高,上壶约在90℃上下,不可能更高。),因此容易产生香气,不过口感不及滴滤法厚实是一大缺点。再加上咖啡粉浸泡在高温热水里。因此不易表现出微妙的味道差异。
但是,赛风壶是相当适合用于表演及展示的工具,因此或许正好适合推广精品咖啡。目前美国等地最受欢迎的,听说就是使用卤素灯加热的赛风壶咖啡。
赛风壶在日本已经成了过去的历史,最近几乎看不见。不过赛风壶能够顺着第三波潮流,不知不觉间成为美国咖啡界的新宠儿,也是美事一桩。
咖啡粉的研磨度与滤纸滴滤法一样采用中度研磨。烘焙度是中度烘焙~中深度烘焙。赛风壶是相对制式化的萃取法。在哪个时间点搅拌、哪个时间点离火都是关键。另外,为了避免萃取过程中温度下降,以及不小心煮出杂味,必须适度调整火力。
http://s9/mw690/003CChysgy72rCLC8yY58&690
☆浓缩咖啡机
谈到浓缩咖啡机,过去使用的是近乎碳化状态的意式烘焙豆。但是现在的主流则是倾向于使用强调香气与酸味的城市~深城市烘焙(中深度烘焙)。咖啡粉的研磨度是极细度,再利用约90℃的热水与9个大气压力的高压萃取。
一般家庭用的可抛式产品,如:浓缩咖啡易滤包或雀巢公司出品的胶囊咖啡机K-CUP等的营业额逐步攀升,即使没有咖啡师的技术也能够在家品尝到好喝的咖啡。对于浓缩咖啡机来说或许是起死回生之策。
http://s7/mw690/003CChysgy72rCMAaKa36&690
☆土耳其咖啡壶
使用土耳其咖啡壶的土耳其咖啡目前仍广泛受到中东、北非,以及以巴尔干半岛的希腊等国的喜爱。汤匙形状的土耳其咖啡壶主要用铜或黄铜制成。使用方式是放入咖啡粉与砂糖后加水煮。也可说是水煮式萃取法的始祖。不过在日本并不普及。品尝煮好的咖啡液表面是最基本的喝法,接下来就进入深奥的世界了,老实说我不是很清楚。尽管如此,SCAE(欧洲精品协会)等机构会举办“世界土耳其咖啡冠军赛”等活动,今后的发展或许会更丰富。
http://s16/mw690/003CChysgy72rCNrHB5df&690
SCAA、SCAE等为了推广精品咖啡,举办了各式启蒙活动其中包括了咖啡师大赛、那堤艺术咖啡大赛、土耳其咖啡大赛等,最佳甚至出现了整合这些活动的组织,名为“世界咖啡活动”。
http://s3/mw690/003CChysgy72rCOvrnY6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