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2013-04-14 10:04:31)
分类: 技术管理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一 打板操作

1. 工作的重要性

打板是一门对操作准确性要求很高的技术,正确掌握操作技艺对提高打板的速度和色板的重现性非常重要。

2.  准备

染色前的准备工作有:备布、称取染料和开料。

(1) 备布

打板用的样布都按5±0.02克称布重,打板前将称好的布在水里沸煮5分钟,才能放入胶管或钢管中染色。

(2) 称取染料

a 称取染料的电子天平要注意定期校正,天平低座的水圈在正中位置。

b 染料的实际重量必须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0.002克)。

(3) 开料

a 开染料使用自动滴料机的称开料装置,称料后在搅拌器上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使染料完全溶解,目视无沉淀后才能倒入容量瓶内。

b 搅拌瓶里残留的剩余染液,要反复用水冲洗倒入容量瓶中,直至搅拌瓶中完全无液体为止。

c 最后用水调节容量瓶中溶液的液面至刻度线,并以凹面为准。

d 对所有分散染料和深色的活性染料,在加水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滴管沿瓶壁缓缓地加入,就可以观测到凹面。

e 将已溶解好的染料溶液倒入广口瓶中存放。

f 助剂按1:20开料。

3.  染色

染色的操作包括:吸料配液、升温保温。

1)在染色前要做好前处理:

    对大批量的客户一般都从车间生产中取煮布样,在化验室没有现存的煮布样时,和小批量的客户需在化验室里做煮布前处理:

助剂

棉双面

棉平纹

棉罗纹

棉拉架

T/C

80/20

85/15

CVC

65/35

棉黑色

棉漂白

(无拉架)

棉拉架

漂白

CVC

漂白

人棉

竹纤维

(中深色)

人棉

竹纤维

(浅鲜白)

锦棉

50木代尔

双氧水

6

6

4

5

 

8

10

8

 

2

6

纯碱

2

2

2

3

2

2

5

4

 

2

4

烧碱

2

 

 

 

 

2

 

 

 

 

 

渗透剂

 

 

 

 

 

 

 

 

0.5

 

 

除油剂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精练剂

 

2

 

 

 

 

 

 

 

 

 

水玻璃

 

 

 

 

 

0.5

0.5

0.5

 

0.3

0.5

CT

 

 

 

 

 

 

 

 

1

 

 

醋酸

70℃×10

0.8

0.8

0.8

0.8

0.8

 

 

 

 

0.8

0.8

煮热水

煮沸

备注:1 单弹、梭织、主硫化的布,还要加渗透剂1g/L

2 圆筒定型的布,不按此工艺操作;

3 绿色、翠蓝色在打底前加螯合分散剂及RDV-4001g/L

2)吸料配液

a 吸料前要先看清楚染色配方。

b 吸管内壁残留的水珠要用染料溶液冲洗干净后,才能吸料,洗吸管的染料溶液要倒入废桶里,不得放回标准液内。

c分散染料要盖上瓶盖,充分摇匀,等气泡消失后,才能开始吸料。

d 在使用摇摆机打板时,硫化料要使用有孔的胶塞,塞住三角瓶,以防沾色,直接料可以不盖。

e 染液的存放时间:

活性染料开好料后,应即时使用,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分散染料不得超过72小时。下班前应检查染料母液的液量,在染液少于原来的1/3时,应倒掉重开。

  f 按规定水比计算总液量,人棉和木代尔按1:12,其余按1:10水比。加水时,注意瓶内壁的染液小心冲入瓶底。

加水量=总液量-染液量(染料+助剂)-布板含水量(5克布≒3毫升水)。

  g 吸料的标准操作方法:

 右手食指放于吸管口,其余四指持握吸管的上部。将吸管插入染液的下部,左手紧握橡皮吸球,排出空气后,将橡皮吸球的嘴部对准吸管口慢慢减压,使瓶内的染液被吸入吸管。当液面升至“0”刻度线上1-2厘米时,移去橡皮吸球,右手食指尖迅速压紧管口,左手拿起容量瓶,稍倾斜,右手提起吸管离开液面,管嘴紧贴容量瓶内壁。当管外壁所带的染液完全流入回瓶内后,右手减压,管内液面缓缓下降至“0”刻度线时,紧压管口,将吸管插入三角瓶(或钢瓶)内,管嘴紧贴内壁,放料至所需的刻度线。吸料时,要保证管内无气泡才能吸料。吸管保持垂直,视线始终与染液的凹面切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成90角。

h 吸管的选用及使用范围:

 应根据配方中染料份量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吸管,吸取不同浓度的染液。

使用范围规定为:

1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0.45-0.9毫升;               2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0.9-1.8毫升;

5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1.8-4.5毫升;                10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4.5-9毫升;

15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9.5-13毫升;                20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13-19毫升;

25毫升吸管用于吸染液19-25毫升。

I 活性料由自动滴料机加染料后,取出手工加水和助剂;分散料由自动滴料机加染料和水后,取出手工加单助剂。助剂要按顺序加入,加完助剂后,要将瓶子摇匀。

j 加布前要将布纵向对折后,直至能轻易插入瓶里。

k 加助剂及化工料时,注意不要使助剂与布直接接触,快速加完、快速摇匀后,再升温、保温。

l 吸管和烧杯用完后要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下一次。

m 打板所用的杯号应与用杯表中的所列的相一致,并在打样卡上注明所用的杯号。特白杯严禁打其它颜色。

3)保温

  a 对摇摆机,保温时要注意测量瓶内的温度及水位,一般瓶内的温度比瓶外的温度低1-2,打板机的水位应与三角瓶内的水位持平。

b 对常温和高温打板机,要注意观测缸中的水或甘油量,少了要及时补充。

c 保温时间要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

e 每周定期对打板机作一次温度测定,以保证温度的准确性。

4.后处理

1)活性染料染色后的布板要充分进行水洗,以去除布上面的残留液体,中深色的布还要进行煮枧,枧油的用量、水位、煮枧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枧油用量过多过少、煮枧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引起布板色光不稳定或得色跟不上配方。枧油2/升,100×5分钟。

2T/C布或CVC布在分散染料染涤后,对鲜色和高牢度的布要做R.C(:还原清洗)

保险粉2/升,纯碱3/升。

T/C布或CVC布烧棉的温度、时间对烧棉后T板的色光有明显的影响,操作时要特别注意。

3)染色后的布板在烘干时要求布面朝上,蒸汽干燥后,要待其自然冷却,方可在规定光源下对色。

4)直接染料染色、分散-直接染中深色的小样都要进行固色。

二 打板染色工艺

1.分散染料染色

(1)分散染T/TC/CVC

                                        98/120/125/-130X30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染料   助剂                                                  2/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3/                                         80

注:ACE料:圆定98℃,开定110℃。

    其它料:拉架和进口料:中色120℃,深色125℃;无拉架和圆定中色120℃,深色130℃。

(2)分散-直接一浴法染色

                                 120/125/130X30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染料   助剂                                  98     20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2/                                        80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洗水固色

注:大红、深蓝、宝蓝、黑的深色使用盐,其它色使用元明粉。

黑色加盐,在染色后降98℃时在加。

    认真做好小样定型工作。

2.活性染料染色                                      

60/80X t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染料 水  布 元明粉/  纯碱             2/分(60℃)                  后处理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10      15      30       3/分(80℃)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注:打板时,盐和元明粉一起加,冷行15分后直升保温,复板除外。

    后处理:浅色:煮热水;中色:枧油2g/L2-3分;深色:枧油2g/L3-5分。

用料份量:

染料

 

0.-0.1

0.1-0.3

0.3-0.5

0.5-1.0

1.0-2.0

2.0-3.0

3.0-5.0

> 5.0

60/1:10

 

15

30

40

50

60

70

90

纯碱

 

8

10

13

17

20

25

30

温度时间

 

60×30

60×45

60×45

60×60

60×60

60×75

60×90

人棉

木代尔

60/1:12

元明粉

 

15

20

30

40

50

60

70

纯碱

 

8

10

10

13

15

20

25

温度时间

 

60×30

60×45

60×45

60×60

60×75

60×75

60×95

80/1:10

 

20

30

50

60

70

80

90

纯碱

 

10

10

15

20

25

25

30

温度时间

 

80×30

80×45

80×45

80×60

80×60

80×75

80×90

敏感色

KNG/KNR

60/1:10

元明粉

10

20

30

35

40

50

60

80

纯碱

10

12

15

15

20

20

25

30

温度时间

60×30

60×45

60×45

60×45

60×60

60×75

60×75

60×90

代用碱

对比

 

 

0.3-0.5

0.5-1.0

1.0-2.0

2.0-3.0

3.0-4.0

4.0-5.0

> 5.0

纯碱

 

1.0

2.0

2.0

2.0

2.0

2.0

2.0

代用碱

 

1.0

1.5

1.5

2.0

2.5

2.5

3.0

3.酸性染料染色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98X30

         染料   助剂                                          2/分至80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针织染厂化验室技术规范                              3/                                  洗水(固色)过软

本技术规范由公司化验室制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