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十景

(2014-05-07 12:45:00)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南昌历史文化旅游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十景

 

南昌依山傍水而建,其自然景观超凡脱俗,人文景观更属不凡,历代高人雅士,都曾为之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使南昌各处佳景胜地日益传美于世。古豫章原先有“八景”, 明代诗人曾在《南昌八景》七律组诗中,用每首的标题对南昌的景色作了高度的概括。至清代,人们在“八景”之外又增添两景,谓之“十全十美”,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古豫章十景”。

旧豫章十景:西山积翠、洪崖丹井、铁柱仙踪、滕阁秋风、南浦飞云、章江晓渡、龙沙夕照、徐亭烟树、东湖夜月、苏圃春蔬。在漫长的岁月中,南昌历经沧桑,如今景物虽有变化,但仍有不少踪迹可寻。介绍其中几景:

“西山积翠”“、洪崖丹井”“、铁柱仙踪”均在南昌西郊的西山。它贯连南昌近邻数县,距市区约十五公里。

梅岭的“西山积翠”是公认的豫章第一景。西山绵亘三百里。它四时苍翠、舒展如画,故名“西山积翠”。自汉、晋至明、清的一千九百年间,便以其幽僻的环境和绮丽之景色,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宗教人士与文人学者,是历代失意政客隐居之地,许多文人学者也为之盘桓。道、佛两家,更是在此相争建宫立寺,故此山中观、寺 遍布,最著名的有“玉隆万 寿宫”“、梦山石室”、“紫阳宫”等数十处。

“洪崖丹井”是豫章十景中最为古老的著名景点。位于梅岭入口处。这里岩壁峭立,飞泉迸溅,人称“洪崖瀑布”,传说古代有洪崖先生得道于此,并在涧中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后飞升而去。洪崖丹井在隋朝以前即已成为海内名胜。自隋至宋,南昌先后四次“以洪崖所在改为洪州”。《豫章记》载:“洪崖先生者,得道居西山洪崖,或曰即黄帝之臣伶伦也”。相传伶伦为黄帝的乐官,隐居洪崖,凿井吸水制药炼丹,直至成仙而去。洪崖峭壁上现仍有许多摩崖石刻,有些镂文因年久风蚀,字迹已难辨认。现依然清晰可见的石刻,是南宋淳熙乙己年(公元1185年)冬的石刻年:“海陵周次张、龚苏中、邺枚帷,以淳熙乙己冬,携樽访药臼,徘徊不觉暮矣。曝西日,掬清泉,相与乐而忘归。”在石刻的左边,有闽长溪游起南题刻的佳联:“两峡悬流联瀑布,一泓活水喷洪崖”。传说欧阳修游历天下名山之后来至洪崖,有翠岩寺和尚汲洪崖水请为品尝。欧阳修啧了一口,顿感脑清身轻 ,连取罗汉茶、称“此处乃好山、好水、好茶,实为天下无双,可惜天下泉水名次已定至七,洪崖水只好屈居第八了。”故洪崖又有“天下第八泉”之称。洪崖附近原有洪崖亭、仙人桥,灵官坛以及佛道两处著名的翠岩寺、紫清宫,是历代来昌游人必到之处。

“铁柱仙踪”,在南昌市西郊的西山万寿宫门前,此处左侧有一口井,叫“铁柱井”。传说许真君在治水时,将孽龙镇压在此井内,并立下偈文“:铁柱镇洪州,万年永不休。八索勾地脉,一泓通江流。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薄收。地胜人心善,应不出奸谋,若有奸谋者,终须不到头。”

“滕阁秋风”“、赣江晓渡”“、龙沙夕照”这三景,分布在南昌城西、滨临赣江、抚河之畔,形成了以“滕阁秋风”为龙头的四点一线佳景线。

 “滕阁秋风”,实指江南名楼滕王阁。此阁原由唐高宗的第22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唐永征四年,公元653年)所始建,经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历代阁址均有变迁,但都在距原址百米之内所修建。历代为江南的旅游胜地。

“南浦飞云”在滕王阁以南的抚河桥畔,建于唐永征四年(公元653年)。迄今也有一千三百余年。此亭背城临江,景色秀丽,王勃当年作《滕王阁序》时“,南浦飞云”,已为豫章十景之一。南浦亭是古代送客别友之处,后为接送官员的驿站“,江郎才尽南浦亭”的典故便出在此处。 相传南朝有人名江郎,又叫江淹。从小聪明出众,他出生的那个晚上,母亲梦见文昌帝君手执一枝七彩笔,在江淹眉心上点了一个小红点,并将这支七彩笔放置在江淹怀中。

“赣江晓渡”在滕王阁北面,现今的八一大桥桥头边。赣江渡口自晋朝便有,这里江水清碧,风光宜人,清道光年间( 公元1821年)正式辟为官渡。是当时沟通南昌、新建的主要渡口。

“龙沙夕照” 在城北龙沙门外,自古为九九重阳登高处;龙沙岗上曾建龙沙亭,黄昏夕照沙丘,光耀宛若游龙。现在南昌西北面赣江之滨,现下沙窝以远地段。据《寰宇记》载:昔时该地“洲北七里一带,江沙甚白而高峻,左右居人均见龙迹。”故称之为龙沙。《水经注》载“:赣水,又北迳龙沙西。沙甚洁白高峻而时有龙形。连亘五里中,旧俗九月九日升高处也。”唐代,此处易名“龙沙亭”。每当夕阳西下,落霞辉映洲沙,光彩夺目,宛为一条游龙,其境变幻莫测,稀世少有。唐末天祐元年(904年),吴王杨行密部将郑璠率部与越国战于豫章北郊,“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成为首见于文字记载的火药火箭用于战斗的史例。

“徐亭烟树”“、东湖夜月”“、苏圃春蔬”都在南昌市区内的湖光粼粼之处。

“徐亭烟树”在南昌市内的西湖南岸,此处傍湖垂柳如带,绿枝掩映中有一座八角亭,每当春雾蒙蒙、秋雨绵绵之际,亭间湖畔,柳重烟深。徐亭,又名高士亭,也名孺子亭,是为纪念后认高士徐稚所建。徐稚,字孺子,豫章北沥村人。生于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他广采博学、天文、地理、历算、占卜无一不通。宁帝建宁六年(公元168年)去世。明代嘉靖年间为纪念南州高士徐孺子,在西湖南岸建有一座八角亭,名曰孺子亭。明万历年间,沿湖垒石,湖岸遍植垂柳。每当春雾蒙蒙、秋雨绵绵之际,亭间湖畔柳重烟深,别有一番情趣,后人称之为“徐亭烟树”或“徐亭烟柳”。

明代南昌城内东太湖被三座桥分隔成东湖、西湖和北湖,并称三湖。东湖风光旖旎,豫章十景之一“东湖夜月”因明代诗人胡俨五言律诗《东湖夜月》而得名。东湖湖心洲上立有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布政使彭家屏书刻的“百花洲”石碑,后又陆续建成楼阁和游览走廊。自此,百花洲胜景闻名遐迩。

百花洲由位于东湖湖心的北、南、东三个小洲组成。北洲风景秀丽,有茂林修竹,有似锦繁花,还有一座翠竹掩映、群芳簇拥的“水木清华馆”。南洲除了缤纷的花树以外,还有假山、冠鳌亭和刻着“百花洲”三个大字的石碑。东洲有著名的“苏圃”——宋代名士苏云卿的隐居之处。百花洲在宋代以前,仅是渔民下网和休息的地方;在宋代以后,由于洲上增添了许多风景,其中有豫章十景之一的“苏圃春蔬”,故而成为东湖最主要的景观。

 

现在有一种说法,近年新评选出了新豫章十景:依次是滕阁秋风(滕王阁)、云谱丹青(八大山人纪念馆)、军旗朝晖(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金塔镇宝(绳金塔)、梅岭奇秀(梅岭)、青湖春色(青山湖风景区)、象湖仙踪(象湖公园)、滨江飞虹(八一大桥)、都市候鸟(天香园)、古村寻幽(千年古村群游览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