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金星砚

标签:
文化旅游 |
分类: 九江历史文化旅游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金星砚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被称为“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星子北倚庐山,地势狭长。县西北山峰林立,以混合花岗岩地质为主;县中部地区的横塘、华林、隘口为页岩、千梅岩等沉积岩地质。
金星砚在明清以前主要分布在县横塘和华林两镇。其中又以横塘驼岭周边自然村为集中。金星砚取材当地因含有硫化铁而质地坚硬、光滑如玉的金星石,经匠人精雕细刻而成。金星石色彩和纹理的变化自然天成。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多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其风格古朴大方、简略写意,地方风貌浓郁,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1915年,星子金星砚获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铜质奖。建国后,多次获全国奖项。金星砚还被书画界人士誉为“与端歙同辉”。
http://s11/mw690/003CBQZQgy6E45fOX4mba&690
历史源流
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民间传说,第一方砚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北宋米芾《砚史》云:“庐山青石砚,大略与潭州谷山同”,“色青有纹,如乱丝理幔,扣之有声,得墨快,发墨有光,且有金星,抚之细润。” 由此可知,北宋时期星子金星砚就已在文人墨客中闻名。县文物管理所现收藏有若干古石砚,如:“凤字砚”(宋)、“箕形砚”(宋)。这表明宋代金星砚造型工艺已初具品位。http://s3/mw690/003CBQZQgy6E45jatLY52&690
明代,金星石砚制作一度衰弱。清中叶,金星砚业渐兴。清末,驼岭周边有作坊百余家。民初,有部分制砚作坊迁至县城南康镇,边雕刻边经营。后门市增多,街长一华里,其街称“砚池街”。金星砚也从这里销往武汉、南京及苏杭一带。据成书于民国年间的《眠云游记》载:“市店多沽金星砚,为南康特产。”《九江近代名商》中收录《星子砚商魏瑞和》一文。该文载:民国三年(1914年)砚池街“魏仁和”商号的魏瑞和(星子蓼花人,1892-1946年)制作《牧童遥指杏花村》砚,由星子劝学所和县政府送北平获农商部全国工艺品展览特别奖。1915年,魏制作的《犀牛望月》砚由农商部送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铜质奖牌。由此金星砚的制作工艺水平达到新高。1947年,星子县政府还令横塘中心国民学校征集金星宋石砚参加南美乌拉圭国际儿童艺术与手工技艺展览。由上可知,民国期间金星砚已开始走出国门。
建国后,制砚业进一步发展。1957年成立“横塘青石厂”,荟集一批民间艺人,开设砚台车间。此时,石砚制作向“大、巧、美”方向发展。1974年成立“星子工艺美术厂”,革新砚作工艺,引进割、裁、磨、剜等机械。1975年产值4.2万元。1985年产石砚一万余方,产值14万元。1993年,该厂有工人134名(砚雕工人54名),年产值40-60万元。工厂精选石料,倾心镂作,更新设计图案。期间,工厂设计制作的工艺砚不断在全国获奖。如:1984年《庐山三峡桥》砚获全国旅游产品展销会二等奖;1985年《文房良佐》砚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二等奖;1986年《九龟荷叶》砚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1987年旅游系列金星砚获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会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1990年在首届轻工博览会获银奖。随着金星砚生产和制作技艺的提高,其声名远扬,不少现代书画界名人曾对金星砚给予很高的评价。许德珩为金星砚题词为“砚国明珠”,黄镇题为“砚中明星”,萧劳题为“金星生辉,媲美端歙”,张西帆题为“与端歙同辉”,舒同曾为金星砚在京展览题词“中国金星砚展”,还有爱新觉罗·溥杰、欧阳中石、米南阳等为金星宋砚题词赞赏。
http://s8/mw690/003CBQZQgy6E45mIZ9Rb7&690
九十年代末,该厂改制。星子现有制砚私企2家,个体制砚户近百家。
三、基本内容
(一)制作工序
金星宋石从开采至成品,共五道工序:
1、开采:选合适的开采点,开挖出质地坚硬、分层均匀的青石,寻找到含有金星(硫化铁)的青石层,开采后运下山。
2、选料:视材料的金星特点及石材的硬度、色泽,构思砚的种类、形状、等级。当地工匠称之为选“肉质石”。
http://s9/mw690/003CBQZQgy6E45rlB44f8&690http://s16/mw690/003CBQZQgy6E45tdtLxbf&690
3、制坯:将坯料固定于“砚凳”,工匠半蹲半骑,手持“铲”、“肩锅”,用力划断料坯,形成坯砚。
4、雕刻:分别借用不同的“铲”、“凿”,运用肩力、臂力、腕力等技法,雕刻成形。
5、过细:即打磨抛光。大面积部分,如砚背面、侧面平整部分,在大坯石(磨砚石)上水平打磨;水塘(水池)、墨塘(墨池)先用紫石粗磨,后用小块青石坯细磨;细致雕花部分用土兰靛布或青锭布擦拭,使靛色附着其上,色沉着而显光泽,即是“开光”(抛光)。
(二)制作器具
砚凳:圆木一根,长150-200公分,直径16-20公分,装有四个木脚,落地高50-60公分。圆木一端开有凹槽和斜面,用以固定坯料。
锯凳:凳形状、尺寸与砚凳略同,在圆木一头开有凹槽,坯石插入槽内,用木楔紧固,然后方能拖锯。
刀具:各种刀具共20支左右,分为“铲”和“凿”两类,铲有不同刀口宽度的直铲和圆铲,并用结(硬)木做柄,总长25-35公分。凿有多种宽度的若干支,无柄。另有击凿的铁锤、木锤以及锯子等。
另有“过细”工具,如用于粗磨的紫石,用于细磨的青石“坯”,用于抛光的土兰靛布。
http://s15/mw690/003CBQZQgy6E45z94Yufe&690
http://s5/mw690/003CBQZQgy6E45Az6Ha14&690
(三)砚台取材、造型与工艺
金星宋石只偶尔可得,其石罕见。金星石质地坚硬,光滑如玉,重实温润,呵气成云。其上星辉点点,形态万千。因石中含铁,氧化后呈金色,按其斑纹形状、浓淡、大小分,有金星、金晕、金圈、金色浪纹、水波萝、眉子纹、冰纹、猫眼、金线、银线、木纹、鱼子纹等。就金星而言,又有眉子金星、鱼子金星、水波金星,更有极为罕见的金龟眼、龙凤眼、鸲鹆眼等。这些金星与纹饰体现出材料的天然美、变化美,其本身已极具观赏价值。
金星砚造型多因材而异,自然成形。砚台形状有长、方、圆、异形及自然形。异形如凤字砚、箕形砚、瓦砚、扇砚、裙砚、荷叶砚等。http://s6/mw690/003CBQZQgy6E45J73SZ55&690
http://s10/mw690/003CBQZQgy6E45KhIhj99&690
砚台品种有淌水、走水、单打、斗方、天素、元墨、平板、礼台、学生砚、普通雕花、精细雕花等20余种。精细雕花又有圹头雕花、三边雕花、异形雕花、天然雕花等。
传统花砚的图案选题极具地域特点,有取材于当地物产,如山竹、笋蔸、树根、青鱼、石蛙等;有取材于当地风光,如庐山景致、鄱阳湖风光等;有取材于人物传说,如羲之与鹅、陶渊明与酒、李白与诗、朱熹与白鹿等。图案样式有花、草、鸟、兽、单龙戏水、双龙戏珠、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鄱湖风光、庐山景色、人物传奇等。
工艺雕法分为阳刻、阴镂、浅水、浮雕、立体雕等。
传承谱系与现状
星子县的青石主产地是横塘。当地有驼岭宋村,村人世代以采石制砚为业。后人认为“金星宋石砚”之宋,由此姓氏而得名。明清以后,驼岭山下的其他村庄如曹家、黄家均有世传制砚者。民国时期著名的制砚艺人魏瑞和,星子蓼花人,9岁赴横塘从师习艺,三年后技术成熟,尤善长于金星砚雕刻。他于1906年随父进城开店,专营自产的金星砚。其间魏还多次到景德镇学习瓷雕,用以提升砚雕造型。因其产品制作精美,购者颇多,便在四牌坊街建立新店,取名“魏仁和”。此后,有众多店家在“魏仁和”附近集结,专营或兼营砚台。
民国初年,驼岭一带有砚雕作坊百余户,且沿父子相承的旧习。如曹家的曹聚福传子曹星林,再传弟曹星滚(1931年生);曹中策传子曹星贝(1932年生),再传子曹春生(1957年生)。黄家的黄益勤传子黄纪印,再传子黄孝兰(1957年生)。他们生产的砚台多为学生砚类的“素砚”,有少量雕花的“花砚”。砚台多送横塘街,有专门商家收购转运县城。
近年来人们对青石加工利用日益扩大,开采量巨增,县境内数十家青石加工企业动用现代化机械,对矿源进行大规模开挖,严重破坏了金星石的开采和利用。据此推算,不出20年,这些青石矿即遭耗尽,金星石也不复存在。现存砚雕从业人员各自为业,产品特点难以统一,传统风格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雕刻和豪华的包装。不少砚雕专业户从外地购进石料,加工包装后,名冠“金星砚”,鱼龙混珠,损坏了金星砚在市场上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