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2013-09-25 23:41:56)| 分类: 研究性课堂教学实施、反思、个 |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课题组为了了解你们对初中化学实验
的情况,特邀你参加进行此次问卷调查,你的宝贵意
见和建议将成为我们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期望能收
到你填写完整的问卷,谢谢合作!
一.选择题
1.你对化学实验的态度怎样?
a.喜欢且想尝试
b.喜欢但害怕操作
c.一般
d不喜欢且害怕受伤
a.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3.你上实验课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b.可以提高能力
c.为了完成任务
b.无所谓
c.不希望
4平时做实验前有预习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的习惯吗?(
b.有,但看不懂讲什么
c.偶尔有
d.从来没有
5.平时上实验课你和你的搭档如何分工?(
b.照搭档说的做
c.叫搭档按我说的做
b.独立思考找出原因
d.反复实验
a.愿意
b.不愿意
c.可以考虑
8.你是否感觉到做实验的时间不够,没搞清楚实验的来龙去脉,并希望再做实
验?(
b.偶尔
c.完全没有
a.容易
b.较容易
c.较难
d.很难
10.当你解答实验题遇到困难时,你采取的方式是(
a.及时询问5
b.置之不理
c.失去信心
d.自己钻研及时解决
二.
问答:
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上好实验课?你对实验课有哪些打算?请提
出合理的建议。
(请将答案用正楷字写在背面)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有效调查目的: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得知,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验能力是学好化学、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一新的学科,要迈好这一个台阶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实验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对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动机强度, 态度,兴趣和导向,学习方法、实验能力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方法、实验能力的差异,寻求适合学生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实验能力的现状,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在初三年级随即找100名学生。
2、调查内容:初三学生在学习学习化学的动机强度, 态度,兴趣和导向,学习方法、实验能力等的现状。
3、调查形式:本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问卷采用学生问卷,由我们设计书面调查问卷,有学生填写。谈话法是由我们对各班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5、调查时间:2013年9月
三、调查结果
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
1、调查结果数据统计表:
|
调查项目 |
人数 |
占总人数的比值 |
|
|
学习兴趣 |
喜欢化学 |
93人 |
93% |
|
喜欢化学实验 |
100人 |
100% |
|
|
认为化学实验重要 |
86人 |
86% |
|
|
实验态度 |
喜欢自己实验 |
100人 |
100% |
|
讲究化学实验方法 |
67人 |
67% |
|
|
实验能力 |
知道探究实验 |
41人 |
41% |
|
会分析实验 |
34人 |
34% |
|
2.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和实验能力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喜欢化学,喜欢上化学实验课,做实验觉得新鲜好玩儿;希望积极参与课堂实验;
(2) 化学实验动手较差,不知道探究性实验,不会分析实验;
1. 八成的学生对化学学习感兴趣,认为学习化学重要。
2.我们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实验能力,也说明教师应该在学习方法、实验能力上对学生加以更多的指导。
3.从数据分析来看,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实验是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从具体方法看,对于怎样做实验,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因为基础不同,实验能力不同,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少数同学会通过实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在实验过程方面,少部分学生积极思维,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有一部分学生被动地实验,有兴趣做视觉的好玩儿,没有自己的观点,缺少求异思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加强训练。
5.对实验方法主要依赖于老师讲解而接受。不喜欢自己探究。
五、调查启示、
1、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新的教育体制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化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往唯分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作法是片面的,与时代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对教学质量的分析在注重量化的同时,更强调质性的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性的分析与把握。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有了真正的意义。
2、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要求的变革是必然的,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伙伴。在教学中,教师应起“导”的作用:( 1)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掌握最佳的学习策略。(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探究活动。(4)辅导:针对不同学指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的帮助和辅导。(5)教导: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3、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同时要求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要研究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如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