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的写法》教学设计
(2017-04-24 11:23:50)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的方法。
2、观察到位,才能写出可感文章。
打开你的窗户,学会观察世界。
育人目标:打开你的窗户,学会观察世界。
教学重点:观察常见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的习作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可乐、醋、白酒、水、盐水、糖水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写好《观察日记》。
二、新授步骤:
(一)、观察----看
1、学生闭眼,老师给自己脖子上围一条围巾。
师问: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全体学生说句子。例如:
学生一:老师围了一条围巾。
学生二:老师围了一条带格子的红色围巾。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完整的句子或片段。
2、回忆场景:
(1)运动会上
(2)初春的田野
(3)下课了
3、老师强调说完整的句子,有意识的引导看后的想法。
4、去掉句子中的看,说句子。
5、小结:观察要用眼睛看
(二)、观察----听
1、学生闭眼,老师学猫叫
师问:刚才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一:教室里有猫叫。
学生二:老师在学猫叫。
······
2、小结:观察还可以用耳朵听
3、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听”。
例如:在菜市场买菜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和听都可)
4、学生举例:动物的叫声、生活中发出的声音。
例如:咯咯、呜呜、轰隆隆、扑哧
5、去掉句子中的听说句子。
(三)、观察----闻
1、体验“闻” 。
找四个学生上台,闭眼。
2、老师准备可乐、醋、白酒、水分别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盛上。
3、依次让每个学生闻一样,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
4、让学生总结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5、师生小结:观察还要闻。
6、设置情景,学生自由发挥说句子。
情景如下:(注意让学生说句子尽量不带“闻”,要求将看、听、闻结合在一起说句子。
(1)
(2)
(3)
老师要尝试着多引导学生表达心里的想法。
(四)、观察----尝
1、感受“尝”
找三个学生上台,品尝水、糖水、盐水(同样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盛上。)
可以引导学生用刚刚学过的观察方法来判断。
判断不出来时,引导学生用喝。
2、让学生说说喝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3、小结:观察还包括----用嘴巴“尝”
4、学生自由说句子:
各种水果的味道:苹果、山楂、······
各种食品的味道:辣肉、冰糖、苦瓜······
5、小结:“闻”和“尝”经常在一起
(五)、观察----触
1、体验“触”
全体学生闭眼,老师给学生手里放东西(就用现成的文具)也可以捏学生的耳朵,摸头发。
老师问:刚才发生了什么?
学生一:我摸到了一支笔。
学生二:我摸到了一块橡皮。
学生三:老师捏我耳朵了。
······
老师接着问: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你脱掉衣服站在外面什么感觉?
学生答:冷。
老师继续问:屁股坐在火炉上什么感觉?
学生答:烫。
2、小结:“触”也是观察。
3、学生自由发挥说句子
(1)手放在开水里的感觉
(2)骑自行车摔了一跤的感觉
(3)在38℃的高温下,往嘴里送一根冰糕的感觉。
(老师只要引导学生把感觉说出来就行)
(六)、观察----想
1、“想”的运用
老师问:
学生一:小狗跑得快,因为它四条腿,我两条腿。
学生二:我跑得快,我把小狗绑在树上。
学生三:我才不跑,我根本就不爱吃肉。
2、老师问: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在思考,都有自己的想法。所有的观察都离不开“想”。
3、“想”让文章有了感情。
4、总结今天所有的句子和片断都可以加上想法。
(七)、总结:
2、观察的六种方法是综合使用的
3、人有多少种感觉器官,就有多少种观察方式,运用观察去感受生活。
三、小结。
观察有很多方式,要学会观察。
第二课时
四、练习。
1、老师拿一个桔子做示范。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导由桔子的外部开始观察再慢慢剥开桔子进一步观察,仔细观察桔子内外的变化。
同学们,把老师手里的桔子由外到内仔细观察,桔子的颜色、形状、手感,剥桔子时的声音,桔子的气味、味道,桔子皮的特点,桔瓣的特点等等。
(老师一边剥桔子一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暂时可以不说)
2、学生接力进行口头作文。
3、运用观察的方式写一篇作文。写一种水果,也可以是一处景物,一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