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理与语文课的融合
(2019-09-15 19:52:24)《语文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
2.
3.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且与中考化学的考查方式。
教学过程:
继曹婵老师的生动的语文课后,我又挖掘《无题》中的化学知识,进行了第二轮拓展教学。提到《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学生此句古诗涉及到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老师追问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回答有新的物质生成。有些同学说燃烧完了没有了,没有看到新的物质。
老师现场演示了相关实验:
1.对蜡烛燃烧前进行观察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并且用小刀划下一片,放入水中,从而学生的出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且难溶于水。
2.点燃时的探究
学生取一根木棒平放在火焰上约1秒钟,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木棒两端碳化变黑,外烟的温度最高。
拿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到什么?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又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烧杯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点燃后的探究
吹灭蜡烛,看到一缕缕白烟,重新点燃白烟发现什么?
学生答到,白烟被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观察并做了图文并茂的PPT,并且探究了蜡烛的燃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老师进一步解释: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并写出反映的文字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