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准备阶段
1、阅读心理学著作,深入了解动机于逆反心理学理论、心理需要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本功;
2、发放问卷,对家长问卷、学生问卷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收集本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祖父母等监护人的联系方式;
4、将目标学生分配给小组成员,做好跟踪了解的准备;
确定外出访谈、网络调查、资料整理等相关人员,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1、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学习,收集有效有价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2、开展农村教育经验案例分析,结合教育理论探讨产生的原因、影响等;
3、跟踪了解,观察学生周一至周日每天的学习、生活规律;访谈部分,初步访谈首先从学生入手,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及他们的想法、诉求等,紧接着对家长进行家庭走访、电话访谈等,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4、对本校离异家庭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开展“畅所欲言”交流活动;
5、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感恩教育,认识到做一名善良、正直的好人对社会的意义,吸引慈善人士到我校开展公益大讲堂,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对社会正能量的正面认识;
6、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感恩教育,观看感恩父母,纪录片、电影等,学生写感受,每周为亲人做一件小事,并记录正面影响;
7、从学校的角度进行感恩教育,举办物资捐助、学习帮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对学校产生认可感和归宿感,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8、让学生参与到献爱心活动中,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智障儿童等,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情;
9、与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记录并公开表扬获得进步的学生,对停滞不前的学生和出现反逆现象的,继续探求个性化解决策略;
10、反复开展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在人格行为上鼓励学生,通过校级心理体育运动会,增强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健康人格;
11、与家长进行座谈,展示近期成果,探讨发现的问题,听听家长的建议,以此课题研究为契机,对我校离异家庭子女进行持续长久的心理引导和教育。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注意研究进度、检查研究实效、完善过程性资料;
2、总结出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将其整理汇编,为今后教育工作者提供参照;
3、整理总结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档案,系统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