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4-10-02 19:33:44)
标签:
教育 |
苏州市相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后,我们每班都有教师和孩子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这三年中,我们不仅精心设计每一个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案,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还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时间,结合不同节日教育活动,及与其他领域的整合,拓展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根据《纲要》精神,我们还和社区紧密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文艺表演,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现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活动质量,提升教师和幼儿的音乐素养。研究期间,园内教师的研究论文、案例在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同时我们的课题研究也获得了家长们的很好的支持和肯定,形成了蠡口分园的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与一个优秀的活动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活动方案中体现着教师诸多的目标与策略。这些策略将帮助孩子将书本知识转化技能。但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忽视幼儿情绪的体验,忽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鉴于以上因素,我们尝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什么是有效性策略?如何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教学?以及有效策略与有效方法之间的联系问题。因此,我园在教育教学的新的大环境影响下,本着研究、探索、实践的原则,经过三年的研究工作,我们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中真正的培养了幼儿音乐的素养,同时,我们也在家园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多方位、多层次、多乐感的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了幼儿音乐素养。
关键词: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对象:
1、时间:2011.9-----2014.3
2、对象:在园教师、幼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策略的一般规律,把握在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两个层面进行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幼儿在“有效”策略的引领下能主动地学习,激起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初步奠定审美能力、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陶冶艺术情操。通过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设计有效性活动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以孩子为本,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确定课题组人员,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第二阶段
全面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教育策略实践与研究。
第三阶段
汇集研究资料,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及相关影响资料的收集整
理。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五、探索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贯穿一日活动,这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运用音乐丰富的节奏,使幼儿一日生活规范化。每次做完操回到教室之后,就让孩子们坐在位子上听学过的歌曲,一边跟着唱一边做些简单的动作。在孩子们做操的动和活动课之间的静之间,有了这个音乐元素的介入作为衔接,让活动课开展起来更加顺利。平时在教学中。我们要集中孩子时,我们一般都不敲小铃,弹奏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曲子,孩子们自然就会到位置上坐好,在小班养成这一种习惯,到了中大班就不需要老师扯着嗓子了。孩子们洗手时,孩子们不会跟着老师一起乖乖得洗,很多孩子就用毛巾擦衣服擦头,甚至擦地板,老师虽然一直叫着“不能擦桌子,要擦手……”。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怎么好。后来我就让孩子们一边唱“洗手呀洗手呀用力洗呀…..”一边洗手,孩子们乖乖得一起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小班的孩子上卫生间也一样,集体入厕时很多孩子都不愿上,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拉,通过音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做“我是解放军”的音乐游戏,孩子们都很愿意去卫生间去找坏人,这就省了我们老师的好多力气。孩子们在午餐、午睡的时候也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进餐,在美妙的音乐中进入甜蜜的梦乡。
借助音乐,把音乐语言和生活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使幼儿一日生活教育艺术化。不断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使一日生活体验化。音乐教育是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的,往往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体验出了音乐教学策略的内涵。
音乐律动游戏教学中:我们老师设计一个情景主线――简单的故事情节贯穿活动中,选用特定的情景性语言,加上简单的教具、道具,非常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技能,使音乐教育形象化,符合年龄班幼儿年龄特点。如:在小班律动游戏教学活动《小鸭子》时,我们课题组集体备课一起设计了一个情景主线“找朋友”,在让幼儿听音乐的同时,不断的让幼儿复习巩固四分节奏时,老师制作了小青蛙、小狗和小鸭的课件,当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学小动物叫练习四分节奏时,出现了几个不能控制自己声音“小尾巴”,老师的一句“一只青蛙叫一声,四只青蛙叫四声,叫多了,你的好朋友就会掉进河里去了”,孩子就能够理解老师的指导,当老师再请小朋友学小动物叫时,“小尾巴”没有了。可见情景性语言指导,使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自己也是情景中的一员,学习的时候就没有了压力感。
音乐节奏乐教学中,通过集体探索、个人探索来让幼儿发现结果,从而深刻地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尝试到探索、发现的快乐,为今后学习树立信心。这也是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另一面。比如我们课题组组织研讨活动,小班节奏乐活动:《扮家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大班打击乐《进行曲》就是用听辨、讨论来探索音的强、弱、高低;探索拍打身体的部位来掌握基本节奏;用目测和对应的方法观看节奏乐谱,探索音乐节奏型等等。因此,在课题组探索过程中,我们老师力求做到提出问题在前、解释答案在后;而我们在2013年一年中我们在全园各年龄段进行了集体舞教学的分段研究,我们通过个别结论在前、集体验证在后;老师观察孩子在前、适当点拨在后。例如:中班集体舞《幸福拍手舞》我们进行了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的策略研究,分成中班、大班进行教学活动,在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活动中,老师不断的为幼儿提供新鲜刺激的集体舞教学效果的旁敲侧击,激发孩子探求集体舞中,最为不容易的舞伴之间的默契合作和更深的身体各部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样一个未知事物的自发理解,通过调节幼儿内部学习动机,在获得音乐素养提高的同时,养成敢于想象、创造、探究的学习态度,为他们将来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另外,音乐教学贯穿一日生活,我们将不同类型的有特色的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一些比较系统有规律的幼儿歌曲、童谣
3、鼓励多种的感官参与,帮助幼儿全身参与音乐教学
三年课题研究中,我们音乐课题组的成员研讨中发现,必须调动幼儿除听觉以外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音乐的教学。如跟随音乐做动作、歌唱和演奏打击乐器的运动觉参与,在音乐伴奏下欣赏或结合美术作品的视觉参与,烘托音乐教学的寓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活动都需要各种方式的累加和堆砌就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是不同的音乐活动要根据活动目标内容和作品风格考虑,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幼儿的音乐学习才是合理有效的。因此,我们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进行了研究,比如中班歌唱活动《好娃娃》,歌曲音域较窄,歌词简明易懂,我们在研究教学中发现,可采用歌唱和动作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大班的打击乐: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主题鲜明,结构工整,节奏短促跳跃,在引导幼儿学习时,我们就通过采用创编图形乐谱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感知、理解和表达作品。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的音乐教学探讨发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听了、看了、说了、画了、做了、表演了,那么音乐教学中有效性策略就与不同的理解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方式自然“合成”,使幼儿多视角、多层面、多渠道了解了音乐的魅力,体验了不同音乐元素情感,并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
我们音乐课题立项以来这三年多来,围绕艺术特色,分园始终在探索着合适的内容与形式,试图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特色音乐教学。最初,我们让全体幼儿参加不同的特色音乐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尽量多地接触音乐艺术领域中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拓展、发展幼儿音乐教学感悟的范围。由于班级少,教师数量有限,分园尝试将原有班级打乱、合并,并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分成多多合唱团、舞蹈团、舞台剧团等。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师们自主也原创了许多的园本案例,开发了部分特色活动设计,积累了特色教学的经验,成功举办了六一节的汇演,同时,也通过家长资源的建设进行了每学期的家庭才艺秀比赛,迎新的卡拉OK比赛、通过各年级组的选拔,选出了不少的优秀家庭才艺秀,并且把这些优秀的才艺秀节目加入到六一汇演、六一艺术周活动中去。其中,卡拉OK比赛也是我们课题组研究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各班自行班级选拔后再把选出的获奖的孩子们的节目加入到迎新活动中去,这样的歌唱活动比赛,带动了很多的家庭和孩子们,孩子们的歌唱能力和才华也调动了出来,同时歌唱的兴致和兴趣激发了出来。
另外,我们分园每年都会把一台丰富靓丽、有质量、有特色、有层次的六一节文艺汇演对家长和社区进行展示,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为分园特色活动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是对我们音乐课题组进行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一种推进作用。在2013年6月,我们分园根据孩子们音乐发展的具体情况对音乐特色活动的开展进行更有效的调整。在全园范围内对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班级进行分层次的特色活动研究,小班组把歌唱、打击乐作为班级特色音乐教学,中班组把游戏、欣赏作为班级特色音乐教学,大班组把集体舞和合唱作为班级特色音乐教小学。这样各班定期会开展特色活动的研究,这样孩子们的才艺发挥的会更淋漓尽致。
六、课题研究成效
1、建立了音乐教学常规,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2、开拓了音乐园本课程,丰富了师生音乐素养
3、提供了音乐展示机会,培养了幼儿自信勇敢
幼儿情绪快乐,充满活力,有较强的自信心,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强,敢于当众表现自已,具有独创精神,多数幼儿初步显现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因此,我们每周老师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时,都有许多小朋友争着到音乐区或小舞台去表演;在晨间活动和自由活动时,只要老师一放音乐,小朋友就会大胆唱跳。如中班幼儿熊晨倩小朋友,音乐素质比较好,但就是有些胆怯,不敢当众表现自己,缺乏自信心,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与她一起唱歌、跳舞,并努力发现她的闪光点,特别是她在音乐创造中表现出来的一点点进步,老师总是及时表扬和肯定。我们不断发挥有效教学策略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老师还有意不断的让她表现自己、挑战自己。一段时间后,她变得活泼开朗、大胆了,在音乐活动中,常当“小指挥”,领着大家唱歌、演奏等,在班上设置的“音乐舞台”中,她也能运用各种乐器自由敲打、自由舞蹈。在班上舞蹈表演、故事创编活动中,孩子获得了很大的展示机会,孩子自信心表现的很突出,在家庭才艺秀中孩子积极参加活动比赛并且孩子的节目也加入了六一节的汇演中去,在排练中孩子有两个节目她都能大胆的表演。这样的过程中,充分的显示出音乐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魅力所在
2012年6月朱玉婷老师的律动《有趣的洗衣机》参加园级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12年11月陆晓婷老师的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波尔卡》区级中心组展示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2013年4月瞿莹、徐晨洁老师的集体舞活动《幸福拍手舞》进行了园级同题异构课题研讨活动,获得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2013年12月瞿莹老师的音乐游戏《碰一碰》、徐晨洁老师的《香草咪咪》接受苏州市常规管理验收小组的评估,此次评估获得了专家一致的好评。2014年1月钱德星老师的律动游戏《小鸭子》参加园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有关论文《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等优秀论文15篇,收集整理了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的优秀活动方案20篇。其中,获省论文大赛等级奖
5、赢得了家长认同支持,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在苏州市教育学会专家组科研会上作了中期阶段成果交流,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充分肯定。课题研究中,相城区音乐中心组老师专程到我园参观和交流。包括我们的武术音乐表演电视台专门也报道了小朋友们表演的精彩节目,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每年的六一节的大型汇演中,我园家长从幼儿所表演的歌舞节目中,看到了孩子创新的火花。家长说:“幼儿园自从开展音乐有效性策略教学活动以后,孩子回家来也敢干在客人面前大胆表演节目了,想象力丰富而且思维开阔了”还有一位大班幼儿家长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说到:我们对幼儿园开展的这项研究非常满意,我的孩子进步很大,发展也很全面,特别是对音乐有种特殊的感情,常常在家里或客人面前自编自唱一些歌曲,自编自演一些舞蹈,邻居们看了都说这孩子聪明能干,不仅会唱歌还会自编歌舞。
在这三年的课题研究中,在课题研究之前,幼儿园的音乐有效教学不是很明显,也运用的不是很好。比如,孩子们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歌唱、舞蹈中明显参与性和理解力不是很强,通过这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每年中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对幼儿平时的音乐教学的肯定是很明显的,满意率达到96%。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田宗耀主编:《新世纪教育教学论坛》
4、懿颖主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5、张岷的“科尔曼幼儿音乐教学策略的教学实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