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活动:第二学期课例研讨 钱丽君:《小动物和大石头》教案(三月)

小班音乐游戏《小动物和大石头》
一、活动目标:
一、1、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旋律,学习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一、2、学习将不同的动物形象替换歌曲中小狗的形象,加上动作演唱歌曲。
一、3、乐意参与歌唱活动,体验音乐手指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二、1、幼儿已经学会玩手指游戏“小花狗与大石头”。
二、2、故事箱(中有小花狗、小乌龟、小白兔、大灰狼等小玩具)
3、毛绒玩具:小狗、小乌龟、小白兔、大灰狼以及四种动物的图片
4、音乐《小花狗与大石头》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兔和狼》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表演小兔和狼的故事吧!”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听音乐边唱边做《小兔和狼》
师:小白兔们,你们躲得实在是太好了,大灰狼一只小白兔也没找到呢,表扬一下自己吧!
2、出示故事箱,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得是什么呀?(箱子)嗯,钱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个故事箱,小朋友们猜猜看,故事箱里会有什么呢?
2)师:“故事箱里面有很多小动物,他们很想要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呢?”
3)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让他们出来呢?
4)教师摇一下箱子,摸出小狗玩具:“哦,小朋友看,谁出来了呀?对了,小狗先出来了,他的名字叫小花狗!”
5)师:“嗨,小花狗,你想和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
6)教师模仿小花狗说:“我想玩‘小花狗与大石头’的游戏。”
7)师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会吗?”
3、复习手指游戏“小花狗与大石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我的小花狗准备好了,你的小花狗准备好了吗?”(让幼儿和小花狗一起做游戏,教师一手握拳,一手做小花狗)
师幼一起边表演边念:一只小花狗呀,出门走呀走,碰到大石头呀,跌个大跟头,骨碌碌碌碌。
4、学唱歌曲“小花狗与大石头”。
1)师:“小朋友说得可真好,钱老师把这个儿歌配上好听的音乐,变成一首歌曲,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听看?听的时候想想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老师放《小花狗和大石头》音乐,幼儿边倾听边拍手。两遍
2)师:小朋友说说看,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两拍子)
3) 师:老师唱一句,小朋友跟着我唱一句,好吗?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老师边唱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小花狗——出门走——石头——跟头
4)师:“小花狗说,嗯,这首歌我学会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唱歌啊?”
5)师模仿小花狗说:“我还要听听看,谁唱得有又响亮又好听?我就来亲亲你哦!”(用“小花狗亲一亲幼儿”的方式表扬积极参与的孩子,激发所有孩子的热情。)
6)师幼一边玩手指游戏“小花狗与大石头”,一边唱歌。(陆老师弹琴)
5、尝试将其他动物形象替换歌曲中小狗的形象。
1) 师:“小花狗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会儿吧!哎,箱子里有动静,我看一看是谁想出来啊,哦,是小乌龟,小乌龟也想和大家做游戏唱歌,那我们也请它出来吧!
2)老师从故事袋里摸出一个小乌龟玩具,师:小乌龟长什么样子?谁会用手表演出小乌龟的样子来?
3)师:“我们把歌曲里的小花狗换成小乌龟,(老师贴上小乌龟图片)钱老师唱一遍给大家听,好吗?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跟着老师一起唱。”(老师示范用这个动物形象替换歌曲中的小花狗来边玩边唱。如“一只小乌龟呀,出门走呀走,碰到大石头呀,跌个大跟头,骨碌碌碌碌。” )
4) 师幼一起唱替换后的歌曲。(边唱边做手指游戏)
5)师:“故事箱里还有一只小动物也想出来和你们一起玩,谁来请他们出来?”教师请一位幼儿摸出故事袋中的大灰狼
6)师:“谁来了?哇,是大灰狼呀!”
“大灰狼用什么动作做呢?商量做出灰太狼动作,老师贴上大灰狼图片和幼儿一起演唱并表演歌曲《大灰狼和大石头》:一只大灰狼呀,出门走呀走,碰到大石头呀,跌个大跟头,骨碌碌碌碌。
7、小结、结束活动。
钱老师开展了音乐游戏《小动物和大石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愿意和老师一起唱歌、游戏,活动中音乐氛围浓厚,幼儿能很好参与进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