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剂的防冻机理是综合性的,是多种效果的综合体现。“防冻”只是最终的效果,它是通过早强、引气、减水、防冻及改变混凝土用水性能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实现的。而且防冻剂的使用效果与工程的施工情况也有关系,所以说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
任何一种符合标准的防冻剂产品,都有一个明确的“使用温度”(如- 15 ℃、- 20 ℃)
,说使用温度就是“允许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并不错误,但应着重与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联系起来理解,即在环境温度降到防冻剂“使用温度”前,混凝土必须达到抗冻临界强度,这样混凝土才是安全的,否则混凝土有可能被冻坏。混凝土的使用温度越低,说明该防冻剂的防冻效果越好,混凝土越有更多的时
间(含负温区) 来增长强度,从而达到抗冻临界强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国内生产的混凝土防冻剂的使用温度多在- 10 ℃~ - 15 ℃之间(可适用于日最低- 15 ℃~ - 20 ℃的情况)
,温度再低,防冻剂配方设计难度越大,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从这个角度讲,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非得要求防冻剂的使用温度一定低于施工时的最低环境温度,关键是必须在温度降到防冻剂使用温度前就使混凝土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冬季温度控制标准:一、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二、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三、混凝土脱模后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得大于15℃ 四、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使用温度,其中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
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