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长教策略谈(2009年第10期)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章浙中 浙江省开化中学 詹启辉
我们所说的短文,是指简短的诗章、寓言、小品文、小小说及中长篇小说节选等。对于这样的短文,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处理:或蜻蜓点水,一节课教几篇;或仅把文本当做引子,然后是漫无边际的拓展延伸;或自觉难以把握,于是让学生自学了之……
其实,短文往往更需要“长”教。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短小精悍的作品,往往是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美的艺术形式的融合。因此教学短文,就需要用“长”的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品味“长”的内涵——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容,使学生获得“长”的发展——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生命智慧的增长。
从哲学意义上说,短和长是相对的,是共通的,短文可以教出长文的意趣。如此说来,短文绝对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短”字了结。那么,短文如何长教呢?
一、诵读涵泳
诵读涵泳即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中去口诵心惟,这样学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增强语感。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要想在课堂45分钟内进行充分的诵读是根本不可能的。相反,文质俱佳的短文是最值得诵读涵泳的,含蓄蕴藉的短文是最需要诵读涵泳的,言简意赅的短文是最能引导学生诵读涵泳的。韩军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就采用了诵读涵泳的方式:教师首先声情并茂地范读,然后全班齐读;当他发现一位女生出现神情异常的情况时,就单独为她诵读诗篇,以打开其心扉;当得知她是因为母亲的误解而异常时,就让全班同学为她诵读诗篇;最后让她和全班同学一起为天下受委屈的人诵读全诗。整堂课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气氛,学生们不仅深刻理解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而且将此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
二、联想想象
在教学策略上,联想与想象既是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用联想和想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一切语言文字都是对生活的反映与思考。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主要问题往往不在文字,而在缺少生活体验,或者是缺少生活体验的唤起。
《归去来兮辞》中有遥见家门,“载欣载奔”的描写,文字浅显,但学生始终难以进入陶渊明的“欣”“奔”情境。为此,有老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由于一些临时性的教学活动,许多住校生已经有一个来月没有回家了,这周六终于放假了,当临近家门时,大家会有一番怎样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文字:“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远远地看见了自家简陋的屋舍,心中涌起一阵欣喜,家永远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我不由地放开腿脚跑了起来,想快点奔到家门。家一点点地离我近了,这时我发现家人正在门前翘首等待,霎时一股酸酸的温暖盈满心间,眼前也不禁模糊了一下。”通过生活化的联想和想象,经验被唤起,文字被激活,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入味。
诸如培根的《论厄运》、周国平的《直面苦难》、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等短文的教学,如果我们不去唤醒学生对人类面临的困境与苦难的联想,要想让他们真正理解文本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要通过联想想象品悟短文的丰富意蕴。
虚实相生,意由境生,要品味短文丰富蕴藉的意味,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是由“实”到“虚”、由“境”到“意”的必由之路,也是阅读生成的必然结果——获得了学生自我创造的灵性解读。
李白《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由实写的山去想象虚写的水,以体会楚江的汹涌;由实写的水联想虚写的山,以感受天门的雄奇,进而体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轻快喜悦。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就能充分体验到诗人的别样情感:像水,无坚不摧、一往无前;像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三、补白
接受美学认为,一个作品的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中间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这就是补白。文质兼美的短文正是因为留有许多空白,因而具有言短意永的魅力。
作品的语言空白,我们通过诵读涵泳、联想想象,可以填补,而作家的创作背景、生命经历,就需要师生搜寻史料来了解。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催人泪下的悼亡词。要完全深入理解苏轼为何在事过十年之后,还对亡妻如此一往情深,我们就必须去探究和填补该词的两个叙事空白:一是这十年苏轼的政治状态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二是在苏轼与王弗的共同生活中,王弗究竟给苏轼带来了什么。针对第一个叙事空白,我们可以从《宋史·苏轼传》中探求到。在王弗过世后十年间,苏轼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困苦备尝。针对第二个叙事空白,我们可以从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去寻找和探求。“敏而静”“有识”的王弗,在生活上照顾苏轼,在政治上提醒苏轼。只有在补上这两个空白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苏轼的一往情深。
文章背景或作者生平的补白,是一门艺术。首先在补白的时间上,有的要起首补,有的要后置补。譬如韦庄的《菩萨蛮》,人们为何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挽留他?为什么江南的别样的水、别样的人都不能使这位“游人”甘心在“江南老”?诗人的生平补白不可或缺,而且必须是后置的,唯有如此,方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次是补白的文字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如对韦庄生平的补白,选用《唐才子传》《十国春秋》中关于韦庄的介绍,学生更能真切体验诗人的生命状态,进而理解诗人的价值抉择。
四、比较
精美的短文常常具有不一般的内涵,而这种不一般的内涵有时却需要经过比较,方能被发现和领会。
比较异乎寻常的语言表达。语言是表达的艺术,非同一般的意味总是对应着非同一般的语言表达。郑愁予的《错误》,“那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错误如何美丽?如果改为“那达达的马蹄是一个美丽”或者“那达达的马蹄是一个错误”,又当如何?一经比较,学生不难体会那相反相生的韵味:游子的马蹄叩响了思妇的希望之门,但最终留下的却是不能在思妇身边驻足的悲凉与无奈。
比较删本和原本。莫怀戚的《散步》在入选教材时删去了第二自然段“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后面一句:“在清明节将到的时候死去了。”对此,作者有不同看法:“因为适应教学需要,又对有些文字作了删减,我认为使文章减色了一些。”(张斗和《删出来的话题》,《语文学习》2009年第5期)有老师就补上删文,让学生比较。结果学生思维的火把被熊熊燃起。有些同学赞赏编者删得有理:因为“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已经包含老人去世的意思,删了能避免重复。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很忌讳“死”字,删了更符合中国的表达习惯。也有同学认为不应当删:“在清明节将到的时候死去了”既承接“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中的“挺”,又照应段末“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充分表现了对生命与亲情格外珍爱的感受;而且通过这一句的交代,更突出了母亲余日不多的情况,因此尽孝趁当时。通过比较,学生对短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较,可以比异,也可以比同。比较词语、比较句式、比较修辞、比较详略、比较手法、比较主题,恰当的比较能引导学生思考短文的内涵,领会短文蕴涵的人生智慧。
五、读写拓展
短文名篇篇幅虽短,却兼具典型性与深刻性,能够不断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欲望。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例子,就能使学生的读写活动得到持续有效地开展。
读,既要读“新”,也要读“旧”。比如教学培根的《论厄运》,可以引导学生再读教材中类似的名篇: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杨绛的《老王》等。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既可以介绍阅读《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也可以介绍阅读杜牧的《赤壁》、陆游的《黄州》等,甚至可以阅读吴宇森的《赤壁》剧本。这样,学生就会由课内到课外,生发出无数的语文能力生长点。
写是读的延续与升华。教学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后,可以安排学生以“怒放的生命”为题写思想随笔。学生必然会再次审视罗素动人的思想情怀,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关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生命精彩,对《我为什么而活着》作出别样的解读。
短文长教,不是为了长教而长教,而是因为部分短文有长教的内容,有长教的需要。因此,教师首先要对短文进行准确而深刻的解读,然后结合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短文进行有效的探究。上述教学策略,仅仅是简单的枚举,而且未必是短文教学特有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需要长教的短文,必须要有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不管这些策略是普适的,还是独特的;否则,短文长教就会走向无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