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材教法分析
(2013-06-17 10:53:55)针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我主要从课标基本要求;编写意图及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处理、学生现状分析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册教材正是依据这种教育理念编写的。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六章内容,其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部分内容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教材体系结构的设计力求反映四个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在本册中共计14个“活动,以“教学活动和课题学习”的形式分散编排在教材之中,加深了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编写意图及内在逻辑关系
我认为本套教材主要体现了编者以下几个方面的的特点:
(1)增加了丰富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图形,加强对问题和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提高思维能力。
(2)阶梯式呈现知识内容。教材设置了思考、探究、讨论等栏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
(3)循序渐进地进行推理训练。在七年级主要采取渗透说理的方式,从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4)分层次的练习和习题。习题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提高。
(5)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加大了探索交流的空间。
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我认为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1)螺旋上升的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
(3)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改进,有利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这一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逻辑推理、证明的起步阶段,既要让学生养成言之有据的思维习惯,又要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本章内容是今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把数形结合起来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通过“根据电影票的座位号找座位等”情境导入,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对“有序数对”有充分的理解,顺利过渡到对坐标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七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三角形这一章内容小学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及三角形的高、面积等内容,因此,教学是在根据学生掌握的这些基本知识的情况,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内容作铺垫。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通过创设情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式,引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概念,在教学中通过“类比、归纳、总结等策略”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加深对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所说“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的理解,利用“方程”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及“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求某一未知数的值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章同样是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在解法中利用数轴这一图形对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利用“数与代数”中数的分类举例等“类比”思想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上高中学习集合这一部分内容在思想上做准备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这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统计的基础知识,调查的方法及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描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统计不是闭门造车,是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体现统计的价值,发挥统计在日常生活及国民经济中的理论价值。
四、教材处理
(2)注重归纳、比较、消化、理解,解决问题注重通性、通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这是“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中的基本要求。涉及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归纳与推理的思想、构建“数学模型”思想及类比的思想。
五、学生现状分析及教学方法
这就是我对本册教材内容和教法的分析,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作为教师,我们应因地制宜,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